|
|
本帖最后由 zjhxiaohui 于 2012-11-2 16:14 編輯
2、黃鸝泉村
黃鸝書院遺址
黃鸝泉北側立著一塊石碑,近前一看,上面刻的是《重修鸝泉書院碑記》。據碑文記載,孫氏家族十世捐出良田八畝,在黃鸝泉西創修了鸝泉書院,作為家族的讀書場所。從十五世開始,因為家道衰落,書院逐漸破敗,光緒二十三年,族長孫昌貽決定重修書院,“使后人失讀書所,亦先人之遺憾也。”于是召集家族會議,決定將四畝學田當掉,當作重修的資金。然而事與愿違,書院最終還是衰敗了。
建國后,書院一度用作黃鸝泉小學校舍,新黃鸝泉小學建成后,這里成為鸝泉書院遺址,如今已經基本被夷為平地。
黃鸝泉村的三教堂
由黃鸝泉沿山坡東行,不遠處即是黃鸝泉村的村廟三教堂。這是一處坐北朝南的宗教建筑,如今尚存兩進院落,前院除東廂房坍塌外,其余建筑主體完好,三教堂供奉老子、釋迦牟尼、孔子,是典型的明代三教合一的廟堂,三教堂正南是觀音堂,為全石結構,西側殿只有神龕和殘缺不全的壁畫,卻不知當時供奉的是哪位神仙。
三教堂西北側有一座四腳方柱石鐘亭,棱角規整的方石基座,穩穩地承載著古樸雄渾的石鐘亭走過了近400個年頭。石柱、石頂、石額枋,這一根根、一塊塊碩大的石件,全部用整塊石頭雕鑿而成,青石榫卯相接,上飾云紋古拙,線條優美,暢若行云。額枋上還刻有字跡娟秀的鐘亭記,亭間題額為“大明天啟四年三月十二吉立”(公元1624年)等字樣。濟南市考古所專家前來考察時評價說:“如今在濟南市范圍內,像這種歷時近400年而完好無損的石鐘亭已是寥寥無幾,是非常有價值的歷史文物。”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注冊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