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DDsheep 于 2012-6-1 10:38 編輯
廈門公交出行率居全國前五 每日230萬人次乘坐公交出行
廈門網 2012-06-01 09:13
核心提示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2006年6月,廈門市委、市政府做出重大決策——原廈門市公交總公司、廈門特運集團、廈門運發總公司等三家國有交通企業整合成立“廈門公交集團有限公司”。在國家大部制改革前,廈門市邁出了先行先試的一步,把分屬交通、建設系統的公路運輸與城市公交企業整合為一體。
六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廈門公交集團獲得長足發展,每年都有新變化,每年都有新改革,包括BRT上路、票改、換新車、智能公交……這無不體現出市委、市政府對民生的重視,對城市發展的思考。
廈門連續三屆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總評第一名、位列中國科學發展典范城市綜合排名首位、被評為2011年全國十大自主創新城市和十大低碳城市,廈門公交的作用不容忽視。
企業名片
廈門公交集團現有下屬子公司、分公司和控股公司近30家,在職員工1.26萬人,擁有各類運營車輛6000多輛,總資產22億元。運營城市公交線路280多條、公交車3500多輛,長途客運線路155條、大中型客貨車輛600多輛,7個長途汽車站,1700輛出租車,同時,經營旅游客運、通勤客運、農村客運、汽車維修、車輛檢測、駕駛培訓、物資供應和旅游、物流、廣告、房地產、物業等。2011年,公交集團名列“全國服務業500強”,所屬特運集團名列“全國道路運輸百強企業”第22位。
6年來,廈門公交集團累計投放2738輛新公交車,多為10.5米和12米的大車;
島外區內線路由18條增加到116條,連接島內外的線路由34條增加到53條,島內線路優化為102條。
3D制圖/張平原
數據整理/徐景明
公交出行率
。ǔ斯蝗藬蹬c出行人數的比例)
科學發展
公交便利服務民生
六年間,廈門公交用一系列“摸得到,看得見”的變化,服務市民和八方游客?茖W發展、創新運營,是這六年間廈門公交奏響的“主旋律”,這也大大推動了廈門公交變得更便利、更民生。
日均客運量達26.5萬人次、以3條線路、全市5%的公交車輛數,承擔了11.2%的公交客運量……2008年8月31日通車的廈門快速公交,在不到4年的時間里,用“便捷、環保、優質、大容量”的全新標準,創全國新型交通模式之先河,吸引全國各大城市前來“取經”。
“去很多地方,坐BRT比開車快。”不少廈門市民如此認為,這也帶來了快速公交讓人“想不到”的發展速度。然而,正是這種發展速度,突出體現廈門市委、市政府的正確決策,反映出市民對快速公交項目的肯定。
快速公交只是廈門公交科學發展、創新運營的一個縮影。六年來,廈門公交持續優化調整線網,不斷創新運營模式。常規公交線路由成立之初的140條增加到280多條,較好地滿足了市民出行需求。
一些創新做法,緩解了高峰期公交車擁擠難題,提升了公交出行率。比如,區間車、高峰車、環形線、學校周末專線、工業園區專線等特色公交線路,極大緩解了以軟件園、宸鴻科技園、高林保障性住房、集美文教區為代表的四類區域高峰期乘車難題。
在夜間客流集中點,公交車延長了服務時間,目前,營運到夜間11點以后的線路有31條,其中夜間11點半以后發車的線路有16條,最遲至凌晨1點發車。
目前,廈門每日公交出行人數約230萬人次,公交出行率超過30%,這個比例在全國可以排在前5位,證明廈門公交無論是在營運線路和營運服務上,都下了一定工夫。
票制改革 公交降價讓利于民
六年間,廈門公交踐行“公益化”的企業性質,充分發揮公共服務功能,票價幾乎一年一變,最高票價從六年前的8元,降至目前封頂2元,且80%的線路都是1元線路。公交票改,真正體現服務于民、讓利于民,成為市委、市政府“破解出行難”的重要手段。
去年9月,廈門公交執行第五次票改,一是將刷E通卡折扣優惠從原來的9折提高到8折;二是公交最高限價從3元降為2元,且80%的線路都是1元線路;三是將學生卡5折優惠乘車范圍擴大到全市所有常規公交線路。
新政出臺后的一個月,使用E通卡的人數從130萬增長到145.7萬,增幅達11%,充分說明了市民對票改的認可。
五次票改,記錄了廈門公交服務于民、讓利于民的軌跡。2006年集團成立之初,確立了70周歲以上老人、烈屬、勞模等優惠群體優惠乘車等政策;2008年,將E通卡折扣幅度從9.5折提高到9折,優惠群體乘車范圍擴大到公交集團所有的公交線路;2009年,取消了公交車空調收費。
2010年10月起,票改開始“大手筆”,執行“上車1元,分段計價,每跨一段加收1元,最高票價3元”的公交票制改革,跨出了公交島內外一體化建設的關鍵一步,向市民讓利上億元;而去年9月的第五次票改,三大措施的實行,使廈門財政一年新增財政補貼約1.75億元。
除了吸引更多的市民乘坐公交、緩解城市出行壓力外,票價封頂2元,對于廈門島內外城鄉一體化建設也具有推動作用。比如,票改之前從島內去翔安大嶝,全程要花8元錢,而現在,2元就能搞定。
票改沒有終點。據介紹,廈門公交票改將持續進行,未來所有線路進入“1元時代”甚至更低,并不太遠。
智能低碳
公交打造綠色都市
六年間,廈門公交增強智能化管理、積極投用新型車輛,不僅改善了乘車環境,也使廈門這座花園城市的環境得以更清潔。智能管理、低碳環保,不僅是民生之需,更體現出一家國企對城市發展所做出的努力。
如今,在商場、在公交候車亭、在寫字樓、在居民社區、在公交車上,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你都可以看到拿著手機,查詢公交信息的市民。2010年公交集團推出的“掌上公交”,已經成為許多市民的出行移動指南。
科技改變生活,使廈門公交站在了時代前沿。2008年開始,廈門公交集團著手建設智能公交管理系統,該系統實現了自動報站、智能調度、實時監控、車輛與駕駛員考勤等功能,全面取消了使用幾十年的手工路單。這一系統提高了車輛利用率,減輕了駕駛員的工作強度,同時更加方便市民出行,對企業而言則既節約成本又增加營收。
另一項革新,體現在新車投放上。6年來,廈門公交累計投放2738臺公交新車,同時公交車使用年限由8-10年縮短到6-8年。這些新車不僅外觀賞心悅目、從8米為主的車型增容為10.5米和12米為主,同時車輛更為低碳環保,均達國Ⅲ排放標準。另外,廈門公交還積極嘗試環保節能新技術,目前已投放404輛CNG公交車和233輛混合動力公交車。
2011年3月19日,由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等部門聯合主辦的“中國低碳公交”評選活動揭曉,公交集團從全國公交企業中脫穎而出,榮獲“中國低碳公交先進企業”獎,成為全省首家獲此殊榮的公交企業。此外,近年來廈門公交還獲得了“綠色公交優秀貢獻企業”、“節能減排優秀貢獻企業”等多個獎項。
本報記者 徐景明 通訊員 楊錦強
智能公交管理系統減輕了駕駛員的工作強度,更加方便市民出行。
廈門公交集團承擔民生重任,積極打造文明公交形象。(本報記者 王協云 攝)
本報記者 徐景明 通訊員 楊錦強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注冊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