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完】
介紹:據記載,興福寺始建于宋代,毀于元代,重建于明朝弘治八年。寺院建成后,明萬歷七年(1579年)、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都進行過重修。此廟宇有一最大特點是建筑規格較高,大殿和后殿都為廡殿頂的建筑形式,在濟南小型廟宇中僅此一處。現在僅存大殿、東西廂房、后殿、殘碑和2棵古樹。
(大殿)寺內最主要的古建筑是大殿,廡殿頂正脊和戧脊都是帶有浮雕圖案的綠琉璃磚,正脊雕有二龍戲珠,正脊兩端為大形吻獸,大殿面闊為五開間,進深三進間,柱上額枋與檐檁之間有精美斗拱。(大殿前的月臺)建筑都建在高臺之上,整個建筑群氣勢恢弘。(大殿彩繪)大殿檐下有斗拱和精美的彩繪,彩繪色彩鮮艷奪目。(大殿彩繪)大殿的彩繪不論色彩搭配還是畫技水平,在濟南地區明清古建筑彩繪中都是一流水平。
(東廂房)東、西廂房雖為硬山頂灰瓦屋面,但正脊有高浮磚雕,中部為二龍戲珠,兩側各有鹿、行龍和類似馬羊的神獸雕刻,像東、西廂房正脊如此精美的浮雕圖案,在濟南的寺廟建筑中也是很少見的。
(后殿)后殿也為廡殿頂,正脊為二龍戲珠高浮雕,后殿面闊三開間,進深三進間,五架梁,柱頭上額枋與檐檁之間有斗拱,斗拱上的昂頭為如意形,在濟南地區,這種斗拱是唯一一處。興福寺內各殿都無佛像,房門上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