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桐鄉城市公交駕駛員張霞英情定公交展巾幗風采
來源:桐鄉市交通局 作者:任洪明、莊菊
每天行駛15-17個班次,每個班次13.2公里、運行50分鐘,年安全駕駛68400公里;無一起重特大交通事故,無一起乘客投訴;市長電話表揚二十多起,來信來電表揚十多起,好人好事一百五十多起……看似一個個在普通不過的數字,但正是這一個個的數字折射出了一位女性不一樣的人生。雖然每天的工作枯燥,繁重,但是她用女性特有的溫柔和細膩,演繹了一路動人的風采。
多年來,她將桐鄉城市公交人的優質服務在9米的車廂內盡情揮灑,得到了該公司的認可;多年來,她將無私的關心和愛護贈予了四方乘客,贏得了乘客的贊譽;多年來,她飽含了對家庭和親人的愧疚,毅然堅決地選擇了公交;多年來,在她的模范帶領下,線路上的姐妹們親如一家……這些,作為一名公交車駕駛員,她做到了,而且讓人折服。
在她的帶領下,桐鄉城市公交5路線先后榮獲了桐鄉市“巾幗文明崗”、“十佳巾幗文明崗”等榮譽稱號,她本人也多次評該公司評為“安全優質服務標兵”、“年度先進工作者”、“星級駕駛員”等榮譽稱號,并于2012年3月被評為了“嘉興市人大代表”,并將被邀請參加3月26日在嘉興召開的嘉興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她就是桐鄉城市公交一名普通的公交車駕駛員,她叫張霞英,今年32歲。因為擁有一張娃娃臉,模樣嬌媚可愛,大伙兒親昵的喚她“英英”。她只是一個普通人,在她的身上并有驚世憾俗的豐功偉業,也沒用蕩氣回腸的感人事跡,她只是將一份公交人的責任與義務展現在了平凡的工作中,懷著一份為人母的情懷,真摯的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認認真真辦事,踏踏實實做人,或許是她身上的這份樸實無華與這個時代的囂器大相徑庭,才顯得如此彌足珍貴。
實現夢想 風雨兼程
“我小時候經常坐一個阿姨開的車上下學,心里想啊,她怎么能把車開得這么好,真的,特別羨慕。初中畢業后,我就報了寧波交通技工學校,想著終于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闭f起兒時的夢想,張霞英的臉上露出了小女孩般靦腆的笑容。
“在寧波上學期間,我也經常乘車出行。有一次碰到了一個‘小女孩’駕駛的公交車,她扎著馬尾巴,看樣子也就二十剛出頭,卻開著雙層的公交車在市區里來回穿梭,即使是在鬧市區人來人往的岔路口,她也不慌不忙,開得穩穩當當。那個時候她就是我的偶像,摸摸她的方向盤我都會激動的睡不著覺!闭f起與公交車的淵源,張霞英娃娃般的臉上神采飛揚。
高中畢業后,張霞英回到了桐鄉,那個時候的桐鄉公交車還是私人承包的,她求職無門,“失業”了,心里的那種失落幾乎壓得她喘不過氣,那個時候她曾無數遍地問自己,是不是真的錯了。父母看到她一直這么沉悶也很著急,東借西湊的,最后跟親戚合拼,給她買了一輛面包車,跑桐鄉至石門線!皠偵鲜值哪且粋星期,我心里也慌啊,畢竟車上這么多人,但是三年這么跑下來,也沒發生交通事故,或許是老天特別眷顧我吧。”張霞英臉上流露出的那份自豪,在這個還略帶寒意的初春里,分外耀眼。
“2007年的時候,我來到了桐鄉汽運公司,一想到是開城市公交車,我心里挺自豪的,畢竟壓力小了,還是為老百姓服務。2010年現在的公司正式成立了,我選擇了它,它也選擇了我,我們彼此有緣啊。”張霞英笑著說,“摸慣了方向盤,想放也放不了,愛上了!
張霞英常說,不輕易說“愛”,但是一旦“愛”上便不可自拔,或許正是這一份堅持與渴望,讓她能與夢想如此之近。
捍衛夢想 甘之如始
張霞英的丈夫鐘國強是桐鄉市出租車公司的一名出租車駕駛員,擁有兩個女兒的她,按理說應該在家相夫教子,照顧公婆,但是生完小女兒三個月后,張霞英就上崗了。心疼女兒的父親,也常常因女兒的這份“倔強”氣得犯胃病,那個時候張霞英就會沉默不說話,心里也知道,都是為了她好。丈夫鐘國強有時候會幫著說幾句話調節氣氛,但是也經常勸她,為了家庭的和睦,更為了方便照顧老人和兩個孩子的生活與學習,放棄公交公司的工作。但是張霞英一直沒有應允,妻子的沉默讓鐘國強很無奈。
有一次,兩位老人在照顧孩子時,因為小女兒頑皮,婆婆不小心被絆倒摔了一跤,在床上躺了一個多星期。在那一個多星期里,全家被一種壓抑的氣氛籠罩著,每個人的臉上帶著一份譴責,張霞英什么也沒說,每天早上依舊4:50分起床,做好早飯,在電飯煲里溫著,一切準備妥當后便匆匆地趕去上早班;晚上八點多下晚班后,先輔導女兒做功課,默寫拼音、檢查算數、整理學習資料等,跟所有“望女成鳳”的母親一般,張霞英的心里也是希望女兒學業有成,有個好前途,生活安逸,家庭幸福。臨睡覺前,她還會去女兒房里很多遍,將隔天要穿的衣服、襪子等準備好,將學習資料再檢查一遍,幫女兒裝進書包。“以前孩子還小,經常會落下東西,特別是上幼稚園那會兒,我工作忙,沒時間照顧她,常常會忘記把換洗的衣服裝進去,結果鬧了不少笑話!闭f起這些,張霞英的心里酸酸的,曾經因為這些小事,女兒從學?拗芑丶,埋怨媽媽不稱職,還不愿意去學校。事情雖然已經過去很多年了,如今孩子也大了,但是她的這個習慣已經改不掉了。現在每天睡覺前,她都習慣性地爬起來,悄悄來到女兒房間,再幫女兒檢查一遍。“真怕自己一時犯糊涂又給忘記了,我不是個稱職的媽媽!睆埾加⑿Φ煤苊銖。
2012年2月,張霞英的大女兒突然高燒不退,丈夫帶著女兒跑遍了桐鄉大大小小醫院,眼見著吃了藥,打了針,可就是不見好轉,急得她團團轉,好不容易挨到了夫妻倆共同的休息日,倆人一商量,立馬將女兒送去了浙江省兒保醫院,“怎么到現在才送來,孩子高燒不退是會燒壞腦袋的,你們能對她負責嗎?……”醫生嚴厲地批評了這對“失職”的父母,回到家后,夫妻倆沉默了。丈夫的沉默讓張霞英很是不安,她心里的委屈無處可泄,一種長時間壓抑的愧疚讓她幾乎奔潰,她暗暗地落淚;楹蠛苌僖娖拮勇錅I的鐘國強手足無措了,這個一向在他面前堅強驕傲的妻子,此次正被悲痛折磨著,久久沉默后他開口了:“放心……有我!焙喓唵螁嗡膫字,讓張霞英的內心瞬間柔化。
考慮到張霞英家庭狀況比較特殊,在輪到她上晚班的時候,同事們甚至是車隊長,都會爭著替她上崗,但是張霞英總是立馬拒絕,對于工作,她總是很“較勁”:“這是我的本職工作。車隊里的駕駛員都有自己的家庭,都需要時間去照顧老人和孩子,不能為了照顧我而苦了大伙兒!
在節假日里,線路上最需要駕駛員時,她總是義無反顧地沖在第一線;就在2012年春節期間,為了照顧車隊里有機會返鄉探親的外地駕駛員,張霞英主動要求給他們代班,讓他們走得放心和踏實。對于這些,張霞英覺得是理所當然的,她常常說:“誰家每個難事,大家互相照顧是應該的。”
一個人因夢想而偉大,夢想因堅持而唯美。或許以后的路,張霞英會走得更加艱辛,但是她寧愿在針尖上起舞,也不愿在平地上奔跑。
放飛夢想 好評如雨
如今,在桐鄉的公交行業內,張霞英成就了一個典范,樹立了一個的模板,打造了一個服務品牌。同事們都喜歡跟她交流開車的心得和體會;車隊里新來的駕駛員也喜歡跟她的班,向她請教開車的技術,服務的技巧等等,張霞英總是熱情地接納、包容和親身施教。“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這句張霞英的座右銘,如今成為了該公司全體駕駛員的“警訊”。
“城市公交是一個讓人成長的地方,來到這里的年輕人,希望能跟我一樣堅持夢想,實現夢想。雖然我們很平凡,但是我們并不平庸,因為我們是 在為全市老百姓服務。為民服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光榮的事情。”提起為民服務,張霞英一臉嚴肅,這與她可愛的娃娃臉有點相悖,但卻直逼你的眼。
“坐上她的車,我們覺得很親切,她就像是我們的閨女!眲傇谕┼l體育館打完太極的幾位阿姨,一上車就跟駕駛員張霞英熟絡地打招呼。談起張霞英,個個都豎起了大拇指,“真是個好人,服務周到,是我們‘老年人’的專用司機!
“我們學生喜歡坐她的車,特別干凈,即使我們吵吵嚷嚷的,也從不說我們,像個大姐姐一樣。”桐鄉市矛盾中學站點上車的幾位學生,提起張霞英,話匣子就打開了,“她很細心,我們落在她車上的東西,總是幫我們保管好。乘她的車,我們不怕落東西。”筆者在駕駛員座位下面,發現了一個臨時“儲物柜”,里面就剩放著學生們所說的“被遺落”的東西。
“有次我抱著孩子從后門上,她居然一眼瞧見了我,還讓其他乘客給我讓了坐,真是一位心細的人。”桐鄉市九曲小區站點上車的一位李女士,每天都要乘坐張霞英的車上下班,可以說,是張霞英的忠實粉絲了。
……
“我只是盡了自己應有的責任與義務,能為乘客服務,我心里高興。”也許很多駕駛員對于替成本保管好遺失物品主動上交的意識并不強烈,但是對張霞英來說,這已經是一種“條件反射”了。
為了給下一班的乘客提供一個良好的乘車環境,一個輪回50分鐘結束后,張霞英便忙乎開了,即使雨啪啪的拍打著窗戶,她還是拿來了抹布、拖把等清潔用具,趁著十幾分鐘的休息時間,將車里打掃干凈:“下雨天也要搞好衛生,特別是地板,要拖干凈,免得乘客不小心滑倒了!惫尽傲鶅粢涣痢钡姆⻊諛藴室焉钌畹卦谒X海之中。打掃完衛生,張霞英連廁所都顧不上去,就匆匆地出車了,她一笑置之:“已經習慣了。為了給乘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大伙兒都在自覺地打掃衛生,作為城市公交的一員,我怎么能落下。不能因為我,給班組抹黑,毀壞公司的形象!
無數贊美對于她來說,是對她堅持夢想最好的鼓勵,是對她所熱愛的公交事業的最大支持。
延續夢想 不屈不饒
對于未來,張霞英很期待,又很惶恐,一半源于生活,一半源于夢想。
“我們都知道,公交車駕駛員勞動強度大,工作壓力強,對于女孩子來說,更應該遠離這個崗位,但是沒有辦法,除了這個工作,別的我都提不起勁,現在我只要一上車,所有的煩惱都會煙消云散。握著方向盤,我覺得安全;聽著乘客的嘮叨,我心里踏實。有時候我總覺得自己真得無藥可救了!”
一個人若會因夢想而瘋狂,她內心的小宇宙無比的強大。
“我想我會一直這么開下去,只要公司還需要我,乘客還愿意我為他們服務。開好車,帶好班組,服務好乘客。”這是張霞英對自己的要求。
編后:每月出車25天,一年下來300多天,在14年里,張霞英服務過的乘客少說也有三四十萬,這對于總人口六七十萬的桐鄉來說,是一個多么顯要的數字,但是張霞英從沒有計算過這些,在她的心里,南來北往的乘客便是客人,車廂就是一個普及和傳遞關愛的課堂,從這里走過去,彼此陌生冷漠的心靈會相親相近。
曾經歌唱著“為愛癡狂”的劉落英已塵埃落地,如今低吟“為夢瘋狂”的張霞英堅持不懈地努力著,如果你也是一個懷揣著希望并為之努力拼搏的人,你便會明白自己是一個多么幸福的人。讓我們祝愿這些生活在最底層,尋夢、追夢、圓夢的人;讓我們感謝這些生活在最底層,為大家舍小家,甘愿奉獻的人;讓我們憧憬,未來的社會多一些這么可愛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