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誠作為一名公交車司機,一個月只有2000元左右的工資,一次在福利院的經歷讓他決定做寄養爸爸。7年間,他和愛人先后寄養了6名孤殘兒童,對待每個寄養孩子都勝過自己的親生女兒。
“這是寄養的老大,愛吃麻辣燙;這是老二,愛吃肯德基全家桶,現在去了美國;這是老三……”吳誠一邊指著擺在電視機上的照片,一邊念叨著。在他心里,不論時間過去多久,每個寄養孩子的點點滴滴都依然那么清晰。
吳誠是一名12路公交車司機,愛人下崗在家。從2004年至今,他和愛人從市福利院先后寄養了6名孤殘兒童,盡最大努力讓這些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只為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吳誠不善于表達,但一提起孩子,他的話便多了起來。談到7年堅持愛心寄養,吳誠說,沒有什么高尚的理由,一句“應該的”就帶了過去。在記者追問下,吳誠說,看著孩子可憐,想給他們一個完整的家。
原來,吳誠的姐姐之前當寄養媽媽的時候,曾把寄養孩子托給吳誠夫婦照顧過兩個星期。之后,吳誠夫婦偶爾會去福利院看看孩子。“我發現福利院的孩子大多只會叫媽媽,不會叫爸爸,好像一個家不全似的。一次有個孩子忽然叫了我一聲爸爸。”就是這句“爸爸”,讓吳誠的內心頓時涌起了波瀾。回家和妻子、女兒商量后,吳誠決定加入寄養家庭的行列。
疼寄養孩子勝過親生女兒
“我有兩大箱玩具。”寄養孩子老大一邊用手比劃著,一邊向記者展示:“奧特曼、遙控汽車……”從2004年到吳誠家后,老大就以吳家人自居,仗著爸爸對自己的偏愛,8歲的孩子只要和吳誠的親生女兒鬧別扭,就會脫口而出:“姐姐不乖,讓爸爸把你送到福利院!”
“孩子來了我們家,不能虧著。”在吳誠眼里,寄養孩子總是比女兒重要。“寄養孩子不管想吃什么、想玩什么,他都會答應。”吳誠的妻子告訴記者,女兒19歲了,長這么大,吳誠從沒買過一件衣服給她,但是老大到老六的衣服全是吳誠買的。“要讓孩子們穿得既漂亮又特別。”吳誠一直堅持:只要正常孩子在家里能享受到的,他都會盡全力讓到他家的孩子們享受到。
“爸爸不是隨便叫的!”
自從當上寄養爸爸,每個孩子都是吳誠捧在手心里的寶貝,只要一會兒看不到孩子他就不習慣。寄養孩子老五離開吳誠家時,他三天吃不下飯,也沒出過一次門。“一出門就感覺他在后面跟著。”說起老五,吳誠臉上掠過一絲傷感。
無論工作再累,下班一回家,吳誠就幫助妻子悉心照顧孩子們的生活起居,吃飯、喂藥、按摩……從沒半句怨言。當記者問吳誠是否累時,他說:“下班回家聽見一聲爸爸,就不累了。看到孩子們的笑容,就不會感到委屈。”吳誠說:“爸爸不是隨便叫的。”既然孩子們把他當成爸爸,他一定會盡一個“爸爸”的責任,照顧好孩子。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注冊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