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大連市政府公布為民辦實事15件
調整公交線網,延伸、延時7條公交線路。更新公交車輛400臺,更新換型提檔出租汽車800臺。
其余事實轉編如下:
1.實現城鎮實名制就業1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啟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把符合條件的農村居民納入養老保障范圍。年內再次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失業保險待遇、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城鎮無保障老年居民養老保障待遇水平。
2.實現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和醫保卡全市通用。
新型合作醫療最低籌資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30元。落實年人均2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經費。推進新衛生中心建設和老兒童醫院改擴建項目。
3.建立城鄉困難群眾分類救助制度,提高“三無”對象、高齡老人、重病重殘人員、單親家庭等特殊困難群體的救助水平。建設社區養老服務中心85所。全面啟動城鄉殯葬設施建設三年規劃,今年新建農村區域性公益公墓30座,新建、改造城鎮骨灰堂10座。建設公共租賃住房10000套,著重解決中低收入群眾和新就業職工住有所居問題。繼續實施廉租補貼救助制度,對符合條件的申請家庭做到應保盡保。
4.利用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持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和支持中低收入家庭通過房屋置換、互換改善居住條件。
5.規劃建設新停車場,加強街巷路車輛停放管理,建管結合,全面治理車輛亂停亂放,整頓市區道路交通秩序。
調整公交線網,延伸、延時7條公交線路。更新公交車輛400臺,更新換型提檔出租汽車800臺。
6.實施中心城區“五個一”工程(整治一片棄管樓院;新建一座停車場;新建一處市民健身場所;改造一處集貿市場;改造提升一條路街環境)和縣(市)區“三個一”工程(開發改造一片舊城區;改造一處集貿市場;改造提升一條路街環境)。
7.建設4.6公里的西部通道北段工程和2.19公里的光明路工程;實施西南路、長春路北段、金龍路、錦石路、東緯路等5項道路拓寬改造工程;維修中山路、五四路等49條主干路和大眾街、成仁街等450條街巷路;修建20處港灣式停車站,改造8處擁堵點。建設凌川路、風采路,改造旅順南路。
8.新增供熱面積240萬平方米。改造舊燃氣管網100公里,完成灰口鑄鐵管等老舊煤氣管網改造。改造煤氣進戶支線2500戶、舊住宅室內煤氣管線3000戶。
完成三道溝凈水廠改擴建一期工程建設,實現日凈配水能力由26萬立方米提高到40萬立方米。改造室內供水舊管網5000戶。新建農村安全自來水
工程80項,解決10萬人的安全使用自來水問題。
9.新建錦云中園公園、水池山公園,修建3條市民健身路徑。實施馬欄河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和車家村明溝下游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建設東北名苑、小龍街
2處雨水強排設施。在山巒路、文苑廣場、泡崖等地升級改造19座公廁。
10.接收27所小區配套幼兒園。
增加12所城市公辦幼兒園、28所鄉鎮中心幼兒園,免除城鄉經濟困難家庭幼兒托保費。改造市盲聾學校。為11所特殊教育學校配備康復訓練設備,免除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相關費用。全面提高城鄉中小學公用經費標準。實施改善學習條件健康促進工程,為中小學生配置儲物柜,按省定標準配齊體育器材。
完善技防設施并按比例配齊校園保安,全力打造“平安校園”。
11.在北三市開展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試點,為新婚、待孕和新生育家庭提供優生優育指導服務。
建設大連市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為3000戶困難殘疾人家庭提供輔助器具。
12.舉辦公益性藝術賞析系列活動。實行市內四區、縣區二級圖書館聯網,鄉鎮、村圖書室通過互聯網連接大連圖書館,實現通借通還;在20所中小學建立少兒圖書館學校分館。農村電影放映覆蓋面由村擴大到敬老院和農民工聚集區,放映場次13000場以上。在博物館舉辦10場有影響的公益免費展覽。
13.完成農村生態移民搬遷1000戶,實施30個低收入村整村扶貧開發。在80個村實施以硬化、綠化、凈化、亮化、美化、氣化為重點的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完成培訓農民50萬人次。
在農村地區新建無害化衛生廁所10000座、公廁30座。
14.啟動后鹽一級蔬菜批發市場建設,建成旅順長城花卉交易市場,加快推進水產品交易市場建設。改造建設標準化城鄉農貿市場60個,建設農村中心鎮現代商業項目8個。新建或改建社區便民菜店100個、果菜配送中心2個,發展便民早餐網點100個,改造主食加工配送中心4個。
統一組織全市拾得遺失物品招領工作,設立招領窗口,方便市民登記、查找遺失物品。
15.建成大連市食品安全生產檢測服務平臺,對全市食品生產企業實施有效監管和服務。
啟動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開發市級平臺和3個蔬菜批發市場、2個屠宰廠、50個標準化農貿市場及社區菜店的追溯系統。
啟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設,年內創建5條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街、50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單位。
新認定無公害水產品產地20個、產品20個。啟動6個水產品質量監測站運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