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交通——有軌電車,還是無軌電車?
[日期:2009-11-14] 作者:Big-bud
綠色公交,應當是城市出行的主旋律。lyh說,中國應該限制私車,從而改善城市環(huán)境、緩解交通壓力。作為私車的得益者,我覺得限制私車冒很大的風險:沒人權、限制汽車工業(yè)發(fā)展、限制私車后公交系統(tǒng)跟不上造成出行更困難,從而很難施行。城市的主導者,應當為市民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從而引導市民對于出行方式的正確選擇。
電車資深專家Lancel整理了一些法國的公共交通發(fā)展情況,其中提到巴黎公交當局在各個車站張貼醒目的告示,告訴市民不同出行方式對環(huán)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其中私車出行最嚴重,公交汽車其次,地鐵、輕軌等非常輕微,而步行則為零。
本市張江即將建成通車的有軌電車1線,是有軌電車消失上海街頭多年后的回歸。況且此次回歸來頭不小,新電車是法國勞爾公司的專利產品,只有一根軌道,旨在提供方向的引導,而承重則是靠橡膠輪子。可以這么說吧,這是一種無軌電車(采用橡膠輪子,沒有軌道,可以變道)和有軌電車(采用鋼鐵輪子,需要軌道,不能變道)的雜交產品(采用橡膠+鋼鐵輪子,需要軌道,不能變道)。批判地說,既然是個不倫不類的東西,其自然也結合了兩者的缺點——既沒有無軌電車的機動性,又不能擺脫有軌電車對軌道的依賴。而且,請允許我調侃一下ZF和媒體的導向,它還有“視覺污染” ——大量盤旋上空的架空線。——根據目前主導的言論,既然無軌電車的架空線是所謂視覺污染,那么有軌電車的架空線又怎么能不算呢?那么本市的高架軌道交通 (1、2、3、4、5、6、8、9號線都有地面和高架段,都存在大量架空線),是否均應該拆除呢?
顯然,正確的答案只有一個——這些都是電力驅動的綠色交通,都應當發(fā)展,無論是無軌、有軌還是地鐵。
說到本市新建的張江有軌電車,大家都很狐疑——為什么張江有軌電車至今已不帶客試運行半年,卻還是沒有正式通車??一定是出了什么問題。
有知情者說,是沿線交叉路口通行的大量超載土方車,把軌道給壓沉下去了!這樣一來,電車通行至此,便增加了出軌的危險。此外,由于張江的有軌電車采用汽車與有軌電車混行的交通方式,渣土車、小轎車等混雜交通更加劇了險情。此外,有軌電車的固有缺點——沒有任何的機動性。一輛隨意停放的小轎車,便能阻礙整條線路的正常運行。關于有軌電車和無軌電車的一些比較,可參考http://www.insideyorks.co.uk/tbus/advantages.html
【對比一下,我在維也納看到的:有軌電車有時采用專用道在草坪中行駛,也有混合交通的方式,但是當地既沒有超載車輛或者跑冒滴漏的車輛,更沒有社會車輛與電車搶行的現象。而在休斯頓,有軌電車在城區(qū)也采用混合交通的方式通行,但在直行道上,幾乎沒有社會車輛占據電車道,只有路口左轉彎的社會車輛才會禮讓地 占用電車道轉彎(因為電車在馬路最中央開行)】
于是,上海開行有軌電車,除了投資、政策扶持、路口優(yōu)先權管理等等以外,出現了至少三大實際阻礙:1)如何確保軌道中沒有嵌入石塊等(容易出軌);2)如何避免導軌沉降、扭曲引起出軌;3)如何應對道路施工引起的全線停駛?(有軌電車運行彈性很差,尤其在我們這個掘路不斷、交通秩序混亂的城市!)而這一切,都是路面上的軌道惹的禍。
回顧一下:綠色交通——電力交通,可以發(fā)展的形式實在不是很多:
1)地鐵——造價高昂,運載量大,不多說了。
2)有軌電車——造價較高昂(張江有軌電車一列載客167人,價格3000萬),運載量較大(相當于/略大于BRT,通常采用2-5節(jié)編組的方式),嵌合式軌道問題如上述——可能會脫軌。
3)無軌電車——造價較低廉,運載量較小。相比有軌電車而言,沒有脫軌的危險,有一定的機動性,噪音低,速度稍慢,最大的問題是可能會掉辮子。
4)無軌電車BRT(BRT=bus rapid transit,通常譯作大容量公交)——造價介于有軌電車與普通無軌電車之間,運載量較大(采用18米鉸接車時,載客量160人;采用25米雙鉸接車時,載客量可達250人),與有軌電車相似。其他特點同無軌電車。
5)純電動車——無軌電車是典型的純電動車。在我國,目前純電動車被狹隘地定義為所謂“零排放新能源高科技車輛”,且常與混合動力車輛并稱為所謂“環(huán)保車輛”。靠介質儲存電力的純電動車目前有幾種形式:燃料電池公交車(價格非常高,單車成本800-1000萬左右)、鋰電池公交車(價格每臺200-300萬)、鋰電池-超級電容公交車(電-電混合)(價格每臺200-300萬)、超級電容公交車(價格每臺80-150萬,但需要每開1-2站便充電)。純電動車最大的問題是價格高昂,續(xù)行里程短(目前面世的鋰電池公交車每充一次電甚至無法滿足一天的運行),此外電池二次污染這一嚴重的環(huán)保問題沒有得到重視。
于是答案便很清楚了。地鐵在上海無疑應當發(fā)展,因為它的運載量最大。無軌電車造價最低廉,技術要求簡單,應當被發(fā)展。有軌電車在上海,則碰上了軌道被超載土方車壓彎的難題——鑒于超載車輛如此之多,再加上本市經常掘路,有軌電車的運行彈性遠遠差于無軌電車,推廣會遇上實質性問題。純電動車,無論是電池還是電容,目前還不是大規(guī)模推廣的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