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成都43路雙層公交車全部被12米大容量公交車取代,這僅是成都二環以內更換雙層公交車的一個縮影,今后雙層公交車將逐漸退到成都二環以外。
無獨有偶,今年以來,南京街頭上,雙層公交車的身影越來越少,目前主城區只剩下2條線路的46輛車在運營。近日,南京市政公用局客管處明確表示,今后將不在主城區投放新的雙層車,這也意味著,明年底到報廢期的雙層公交車將徹底告別南京主城區。
硬件上的隱患
細數下來,宇通、蘇州金龍、安凱、南京中大金陵、揚州亞星等國內客車企業,幾乎都有雙層公交車產品。為什么曾經風光一時的雙層公交車漸漸不受待見?很多乘客將其歸結于安全性。
成都乘客楊女士說:“雙層公交車明顯比普通公交車顛簸,尤其是在上層。現在成都高架橋越來越多,雙層公交車行駛在高架橋上,總感覺重心不穩,怕出事故。”楊女士的擔心不無道理,雙層公交車車高一般為4米,比普通公交車的3.5~3.6米高出不少,相比單層公交車而言重心偏高,當車輛拐彎或者爬坡時,更容易出現傾斜、搖晃現象。
同時,為了排水方便,城市道路大多被設計成“脊背式”,中間高,兩邊低。“這導致公交車出現一邊肩高一邊肩低的‘高低肩’現象,乘客尤其是上層乘客坐著很不踏實。”南京乘客林小姐說。
“雙層公交車的樓梯也是一個安全隱患,車輛一旦發生顛簸,站在樓梯上的年輕人都較難站穩,更別提上點歲數和手提重物的乘客了。”楊女士說。
運營中的隱憂
不僅是國內,其他國家的雙層公交車運營也處于困境。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雙層公交車座位多,曾經受到歐美市場、新加坡、香港、印度等市場的青睞,現在也越來越少見了。從硬件來看,雙層公交車的配置和性能比普通公交車相對差一些,對于路況和司機技術能力的要求又高一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雙層公交車的市場。”
側翻是公眾對雙層公交車最大的質疑。但一位企業人士表示:“雙層公交車上層除了塑料座椅之外,基本上沒有其他東西,自重很輕,而下層底盤和后置發動機都很重,不會發生側傾。”但這種說法忽略了乘客的因素。“人是流動的,假如大部分乘客處于上層,就有隱患。”重慶交通大學教授王健說。
“有些乘客上車后,習慣站在靠車門的一側,這導致車內重量分配不均,也可能造成公交車運行時一邊高,一邊低。”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沈陽,上下班高峰期,一輛12.7米的雙層車可以承載200多人,這意味著雙層公交車上層也全站滿了人。上層可以容納的人數比下層多,重心自然上移,這可能造成車輛安全系數降低。”
據了解,為了提高安全系數,不少地方出臺政策對雙層公交車予以限制,購車審批非常謹慎。
市場空間有限
“雙層公交車也不是完全沒有市場,只要行車道路、環境和技術條件都達到要求,還是可以使用的。”王健表示。成都已經出臺文件,對雙層公交車進行限制,禁止了雙層公交車上高架橋,而很多地方也要求司機在拐彎時降低速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雙層公交車重心高的缺陷。
然而,雙層公交車仍然難以適應城市公交發展的需求。“除了安全隱患,雙層公交車舒適性較差,上下層站立體驗都不如普通公交車,下層光線不好且噪聲較大。關鍵是乘客上下車耗時長,與現在提倡的快上快下的公交思路相悖,運行效率較差,因此很難成為城市公交的主流產品,更適合長線公路運營和觀光車。”王健說。
雙層公交車在上世紀90年代末和20世紀初曾在大中城市大行其道,但2006年全國銷量僅為345輛,2007年銷量為232輛,2008年銷量增加為840輛左右,北京公交就購買了470輛。“這還是倚仗北京AY會,否則市場仍然打不開。”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