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南昌八一大橋和陽明路維修改造工程正式啟動。就在頭一天深夜,2路公交電車全部被拖至昌南客運站,暫時結束了它的使命。到7月6日,一晃十多天過去,電車停運似乎沒有影響市民的出行,但大街上再也看不到翹著又長又粗“辮子”的公交車,這讓許多對電車有著濃厚情結的南昌市民感慨萬分。他們不愿看到,“一橋一路”工程結束后,2路公交電車就此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有人留戀 有人無所謂
2009年6月20日,因陽明路封閉改造,僅存的34輛2路電車停運,取而代之的是36輛大客車。市民對此有何感想?記者進行了采訪。
家住豫章路的市民劉先生,經常到南昌火車站附近的女兒家,他有個“嗜好”,就是每次都要坐2路電車,雖然2路電車比大巴少,但老人家一定等來了電車才上車。他告訴記者:“2路電車雖然舊,但是跑起來安靜而且穩當,像我這樣對2路電車有情結的人,還是不少的!彼f,從環保方面考慮,電車的出色表現讓人對其難以割舍,電車不僅沒有廢氣排出,而且行車時的噪音也很小。
李發妹是2路公交車的隊長,她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2路車上工作,從人工售票到無人售票,從電車再到燃油車,她都經歷過。問及對2路電車停駛的感受。她說:“我畢竟跟了那么多年的車,還是有感情的。不過,不管是電車還是大巴車,只要能為市民出行帶來方便,我都覺得行!
采訪中,也有市民認為,對電車起供電作用的架空電網,被人喻為城市上空的“蜘蛛網”,給南昌這座花園城市的市容市貌造成了不良影響。架空電網一旦形成,整改有很大難度,制約了城市的美化。因此,即便2路電車真的退出歷史舞臺,也沒什么遺憾的。
是否恢復 將征詢民意
記者從南昌公交總公司了解到,為配合八一大橋的維修和陽明路的改造,架設在陽明路上的電車線纜已全部拆除,但其他路段的線網暫時還保存。還包括從火車站至青山路口的電車線網,以及站前路、八一大道、中山路的線網都保留了。
據了解,拆除電車線纜工作是由該公司運調處的20多名工人,花了4天時間完成的。目前線網拆除工程已經進入第二個階段——拆除地面的電線桿,目前已經拆了12根,剩余的大約78根將于7月7日開始拆除。
人們關心的是,在“一橋一路”工程結束后,2路電車能否重新運營?
7月4日,記者采訪了南昌公交總公司運調處負責人王小平。
王小平表示,對于2路公交電車的去與留,現在存在兩種意見,一部分人認為電車環保,在維修工程結束后應該重新投入運營;另一部分人認為電車如果重新使用,架設線路的成本太高,不如就此叫停。
王小平說,至于今后是否取消2路電車,他們會進行慎重的考慮,ZF部門將征求廣大市民的意見。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2路電車司機告訴記者,2路電車一旦“退隱”,意味著部分人員將下崗。
對此,2路公交車的隊長李發妹說,原來開2路電車的司機,45歲以上的征求他們本人的意見,可以辦理提前退休,45歲以下的有七八個司機目前正在接受駕駛大巴車的培訓。
網民發帖 望保留“風景”
2路電車停運牽動著不少南昌市民的心,許多網民通過發帖表達對此事的看法,大多數網民希望保留這一城市風景。
網民“左大右不小”:適當在某些線路保留一些電車,像香港那樣,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電車比較環保,平穩性較好,適合老人乘坐。
現在油價不斷上漲,電車環保不說,還降低了成本,節約了能源。能不能利用電車行駛速度較慢的特點化弊為利,將它改成旅游線路,讓乘客邊坐車邊欣賞南昌的風景。
網民“牛熊爭霸”:真希望不要取消電車,如果取消了,那南昌可是失去一大風景啊。如今有電車的城市為數不多,這也是一個城市對歷史的一種記錄,已經成為南昌城區的一大特色。目前,南昌就只剩下2路電車了,應該繼續保留。
網民“浪濤7726”:電車既環保又沒有噪音,而且承載量大、經濟實惠。當然,可能ZF考慮的是城市擴容問題,畢竟電車現在的電線布局不是很合理,且不好改道。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重新將電車投入使用。
新聞背景:
電車:曾經的主角
電車,在南昌公交營運歷史上曾經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1971年7月1日,南昌市區開通1路鉸接式電車公交線,運行線路為八一大道至包家花園。隨著南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和機動車輛迅猛增長,老城區道路交通擁堵現象日益嚴重,原本寬敞的八一大道也經常出現堵車問題。
為緩解八一大道擁堵現象,經過有關部門調研,南昌市從2006年1月1日開始,調整1路電車公交線。1路電車退出八一大道,調整為包家花園至老福山段運行。同時,44臺鉸接式電車改用15臺單車電車投入運行。2006年11月12日,陪伴南昌市民35年的1路電車徹底退出歷史舞臺,改用16輛公交汽車投入營運。至此,南昌僅剩下34輛2路電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