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個月優化調整公交線路47條,“上新”的環山公交、免費公交廣受好評,“多線聯動”精準匹配運力與需求,線網覆蓋廣度、銜接精度、運行效率與服務溫度顯著提升——
公交線網優化延伸,在青出行“乘”心如意
2條環山公交線路、2條暑期免費公交線路、3條旅游公交線路……剛剛過去的暑期旅游旺季,青島公交線網不斷優化“上新”,市民游客的出行體驗更加豐富。
今年,青島將“新開和優化調整公交線路60條”列入市辦實事項目,不斷探索公共交通服務供給新模式,進一步織密了城市公交服務網絡,公交線網的覆蓋廣度、銜接精度、運行效率與服務溫度均得到顯著提升。
市交通運輸局城市交通處副處長呂楠介紹,今年1至8月,全市已優化調整公交線路47條,占全年計劃總數的78.3%。其中,新開線路9條,分別是425路、426路、427路、428路、旅游1路、旅游2路、旅游3路、環浮山公交、環太平山公交。
前不久對外公布的《**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營造高品質城市生活空間”和“健全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升城際、城內通勤效率,完善交通樞紐換乘換裝設施布局”。便捷通達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力支撐。
放眼全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交通部門相繼將推動公共交通融合發展列入今年的年度重點工作。以提升出行服務水平為重點,開展乘客出行時空特征、交通出行結構優化、公共交通便捷換乘等交通運行綜合分析,通過加強政策支持、完善場站設施、優化提升服務等多方面舉措,加強公交、地鐵等多種網絡的融合銜接,擴大線網覆蓋范圍,提升公共交通網絡通達深度。
比如,今年3月,上海多部門聯合印發的《推進本市公共交通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上海要建成結構更加合理、網絡更加融合、服務更加人本、運行更加高效、安全更具韌性的公共交通“一張網”。為此,上海深入推進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融合,優化軌道交通沿線公交線網,實現新建軌道交通站點50米范圍內原則上配套公交站點,既有站點也將逐步完成改造,完善以軌道交通站點為核心的一體化組織、多元化服務的換乘銜接系統,建設“微樞紐”。
地鐵送到站,公交送到家。公交地鐵的兩網融合,體現的是不同交通方式之間相互補充、協同運作,可以更好地適應城市多樣化的出行需求,提高整個交通系統的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在地上地下“一張網”的統籌布局下,公交線網的每一次優化延伸,都是城市溫度與效率的具象表達。
眼下,一張更密、更順、更暖的公共交通服務網正在織就,讓這座千萬人口之城的交通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綠色。
公交線網暑期“上新”
2條環山公交線路
●浮山后六小區至海林山莊(環行)的環浮山公交線路銜接浮山22個出入口,沿線15個站點可實現與多條公交線路便捷換乘,并在徐家麥島站與地鐵2號線銜接,為市民游客游山玩水提供便利
●環太平山公交線路系全長5.3公里的環形線路,沿途設19個站點,無縫銜接地鐵3號線及多條公交線路,有機串聯中山公園、櫸林公園、植物園、動物園等景點資源,實現“多園區融合、多交通聯動”
3條旅游公交線路
●旅游1路與旅游2路串聯起五四廣場、太平角公園、八大關、極地海洋公園等前海一線主要景區及文化地標
●旅游3路由遠洋船員學院停車場至大公海岸(環行)
2條暑期免費公交專線
●東岸城區暑期免費公交專線由鐵路青島站蘭山路始發,暢達石老人海水浴場,全程約39.4公里,將沿海17個景點有機串聯,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濱海觀光帶
●西海岸新區開行的暑期免費公交專線從電影學院出發,沿金沙灘路、銀沙灘路前行,一路駛向西海美術館,沿途皆是迷人的海濱風光
環山公交線路:
Citywalk的新“打開方式”
浮山和太平山是青島主城區里不可多得的“城市綠肺”,也是市民游客健身休閑的好去處。其中,浮山跨越市南、市北、嶗山三區,太平山橫跨市南、市北兩區。經過近幾年的更新建設,浮山和太平山煥發出勃勃生機,成為網紅打卡新地標。但園區之間分布分散、景點間步行距離較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民游客游玩的便捷度與舒適度。在此背景下,以“疏解痛點、優化體驗”為出發點的環山公交線路應運而生。
7月26日,由浮山后六小區至海林山莊(環行)的環浮山公交線路開通,為市民游客游山玩水提供了便利。該線路銜接浮山22個出入口,沿線15個站點可實現與多條公交線路便捷換乘,并在徐家麥島站與地鐵2號線銜接。市民游客搭乘此線,可便捷地享受徒步、觀景之樂,尤其對自駕來爬山的人群來說,返程取車更加便利。
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嶗山巴士第四分公司還準備了《乘公交玩轉浮山森林公園》攻略手冊,手冊圖文并茂,標注了景區各入口的下車站點,詳細推薦登山路線和最佳觀海點,并清晰標注衛生間及補給站位置。乘客掃描手冊上的二維碼即可獲取語音版攻略,實現智能游覽體驗。值得一提的是,該線路僅在周六、周日及法定節假日運行,既能精準滿足周末出游需求,又避免了資源浪費。
“這條公交太‘懂’我們了。隨上隨下,自由安排,Citywalk的節奏感滿滿,一天能輕松打卡五六個景點,極大拉近了人們與‘城市氧吧’的距離。”環太平山公交線路開通首日,年輕游客小趙在匯泉廣場站下車后高興地說。這條全長5.3公里的環形線路于8月15日開通,以櫸林公園停車場為主站,中山公園為副站,沿途設19個站點,無縫銜接地鐵3號線及多條公交線路,將中山公園、櫸林公園、植物園、動物園等分散的景點資源有機串聯,“一線通達”輕松往返各園區,為市民游客帶來“多園區融合、多交通聯動”的出行體驗。
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市南巴士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孫丕森表示,將結合乘客反饋優化服務,如科學調配車輛班次、拓展智慧導覽功能,力爭將環太平山公交線路打造成青島文旅的“綠色名片”。
這2條環山公交線路的開通,既展現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升級,也反映了城市對綠色生活方式的倡導。它們以一條線激活一片景、以一輛車連接一座城,讓市民游客在車輪轉動間遇見更便捷、更生態、更溫暖的青島。
暑期免費公交:
一張流動的城市名片
暑期里,青島文旅市場熱力十足。為提升旅游旺季市民游客的出行體驗、推動交通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今年暑期,青島在前海一線開通了3條旅游公交線路,串聯景點、地鐵站和旅游大巴車停車場。與傳統線路相比,旅游公交線路運行距離短、效率高,不僅緩解了沿海一線的交通擁堵,也讓游客擁有更好的旅游體驗。其中,旅游1路與旅游2路串聯起五四廣場、太平角公園、八大關、極地海洋公園等前海一線主要景區及文化地標。旅游3路由遠洋船員學院停車場至大公海岸(環行)。
在東岸城區和西岸城區,青島還試點開通了2條暑期免費公交專線,受到外地游客的廣泛好評,成為彰顯青島城市形象的一張流動名片。
在東岸城區運行的暑期免費公交專線由鐵路青島站蘭山路始發,暢達石老人海水浴場,全程約39.4公里,將棧橋、魯迅公園、五四廣場、奧帆中心、極地海洋公園等沿海17個景點有機串聯,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濱海觀光帶。在兩個月(7月1日至8月31日)的運營期,這條串聯起青島最美海岸線的專線累計服務市民游客超26萬人次,日均客流達4300人次,成為今夏濱海旅游的一道流動風景線。
區別于普通線路,暑期免費公交專線配備了全新的語音播報系統,每到一站都會詳細介紹景點特色,方便外地游客了解青島之美。“每趟車都有人咨詢景點、換乘,甚至美食推薦。”作為臨時抽調的駕駛員,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隧道巴士公司隧道6路駕駛員高洪國介紹,經過上崗前的專項培訓和提前熟悉線路特點,他很快就對站點周邊的景點特色熟記于心,并能向外地游客流暢推薦換乘方案。
在西海岸新區開行的暑期免費公交專線從電影學院出發,沿金沙灘路、銀沙灘路前行,一路駛向西海美術館,沿途皆是迷人的海濱風光。
“暑期免費公交專線不僅通行便利,車上配備的USB充電接口及導游式服務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青島這座城市的熱情好客。”一位外地游客為專線點贊。
暑期旅游旺季,市民游客夜間出行需求增多。結合這一特點,青島對途經城市主干道、商業聚集區的20條公交線路末班車時間延后10至90分鐘不等,形成覆蓋商業綜合體、旅游景區、交通樞紐的夜間服務網絡。此舉讓公交運營更貼合市民游客生活節奏,也讓公交服務更具彈性,有效支撐了城市夜經濟的發展。
“公交+地鐵”:
兩網融合讓出行更暢達
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動脈”,地鐵是支撐城市框架不斷拓展的活力“生長軸”。目前,青島已開通運營8條地鐵線路,352公里、172座車站,串聯7區1市,實現對中心城區主要商圈、醫院、交通樞紐、景區景點全覆蓋,單日客流量140萬人次。在第35屆青島國際啤酒節期間,青島地鐵線網分別以210.78萬人次、213.71萬人次的單日客運量,兩次刷新非節假日及旅游旺季雙項歷史紀錄,成為連接市民游客與主會場的重要紐帶,讓流動的城市脈搏更加澎湃有力。
如何讓地鐵“大動脈”與公交“毛細血管”形成高效聯動的有機整體,是提升公共交通運行效率的關鍵。
晚6點,晚高峰的車流在城市道路上涌動。地鐵4號線海泊河公園站A口,出站的乘客們步履匆匆,50米處的公交站臺旁,427路公交車正緩緩停靠。家住海岸馨園小區的陳女士熟練地刷碼上車,10分鐘后,公交車停在小區門口。“以前從家到地鐵站得走1.5公里,現在出門上公交、下車進地鐵。”陳女士告訴記者,今年3月31日,427路公交線路開通,從此她上下班更加方便了。
青島以“減低效、降重復、強銜接、優服務”為導向,常態化優化調整公交線網,加快構建分工明確、結構清晰、競爭有力的公共交通網絡,實現公交地鐵“1+1>2”的效果,持續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競爭力和吸引力。“公交+地鐵”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出行新選擇。
圍繞“地鐵送到站、公交送到家”的目標,青島創新推行“魚骨式”銜接策略,將地鐵線路及站點作為“主骨”,以此為依托延展公交網絡作為“支脈”,織就了一張覆蓋廣泛、換乘便捷的公共交通網,顯著提升了公共交通的整體運行效能。
在居民小區、學校、產業園區等重點區域,青島新增60余處站點,進一步強化了“公交+地鐵”的換乘便利性。新增站點中,永年路地鐵站站、裕龍科技公寓站等10處站點直接對接地鐵,南宅公交站遷移至南宅科地鐵站C出入口處,市民出地鐵站步行50米即可到達公交站點,實現了“邁出地鐵站,抬腳上公交”。
目前,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與地鐵銜接的公交線路達到251條,公交地鐵150米內換乘銜接率達90.7%。
在運營時間上,公交與地鐵也更加匹配。今年1月,19路與370路首車分別提前25分鐘和30分鐘,確保市民早間換乘地鐵1號線、2號線等線路時“有車可乘”。902路通過提前首車15分鐘、延后末車10分鐘,加強了與地鐵1號線、8號線的聯動,方便了方特夢幻王國與長城路沿線市民的出行。
“多線聯動”優化:
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青島在公交線網未覆蓋的盲區適時開通新線,實現出行人群的精準有效覆蓋,確保市民出行便捷;對重復性較高的線路適當縮減,做到運力與需求精準匹配科學投放。
3月31日,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李滄巴士公司開通了426路微循環線路,全長僅1.3公里,串聯世博園停車場與淶水路東川路。“以前這附近沒公交,出門要么步行要么打車,現在426路通到了家門口,去世博園轉轉或者到東川路辦事都特別方便。”家住淶水路附近的市民張女士對此贊不絕口。
“在今年的線網優化中,我們創新采用了‘線路組合’模式,推動多條線路聯動優化。”青島城運控股集團總經理助理、運輸管理部部長董金星告訴記者,比如,312路與652路形成互補,312路停運后,652路通過調整走向承接其部分客流,確保服務不中斷;225路則與314路協同優化,減少了香港中路、延安三路等路段的線路重疊,提升了整體運營效率。9月12日起,904路將調整線路,新增路段填補了景明路、書雨路部分路段公交盲區,取消路段由634路、946路、915路等線路替代。
變化正在發生,隨著公共交通網絡的不斷延展和通達深度加強,城市出行將更加方便快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