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王瀾潤
來源:《城市公共交通》2023年第08期
https://mp.weixin.qq.com/s/a4cf9XQGW3s9ANs1hvWvFQ
北京市公共汽電車客運(以下簡稱公交行業)由市區、市郊和郊區公交三部分構成,除市屬北京公交集團運營市區、市郊、5個郊區境內公交線路外,其余5個郊區政府組織9家區屬公交企業運營。由于管理體制、適用法規、補貼機制、服務水平等與市屬公交企業略有差距,本次研究對象主要為9家郊區公交客運企業。
01 歷史背景
1980年代,為彌補主要公交線路運力不足,部分企業利用中小型客車投入營運工作,服務特色為“招手即停,就近下車”,形成小公共汽車行業。隨著北京市公共交通的發展,小公共已無法起到補充公共交通的作用,至2007年底,小公共汽車行業逐步轉變為郊區道路客運行業,明確“享受公交政策的郊區客運經營者應當執行城市公共電汽車的服務標準和票價政策”。近年來,郊區道路客運作為市公共交通的組成部分,較好地完成了郊區(間)公交運輸任務。目前,正有序向城市公共汽電車行業轉型,命名為郊區公交客運行業。
截至2023年3月底,北京郊區公交客運線路314條,運營車輛4184輛,日均客運量60萬人次,國家、北京市和區給予各類補貼約每年12億元。在北京郊區公交客運行業中,順義區駿馬客運公司的服務水平、乘客滿意度、運營管理綜合績效優于其他企業,成為郊區公交客運龍頭企業。
02 順義區駿馬客運經營現狀分析
駿馬客運公司現有公交車878輛,運營線路80條,新能源公交車比例100%,2022年客運里程7774.92萬公里,客運總量6195.59萬人次,擁有員工2100余人,其中司乘人員占83.37%,公交場站、停車場31個。
(1)2019-2022年經營分析。駿馬客運公司2019年運營里程7155.63萬公里,運送乘客10616.64萬人次,平均運行成本653.42元/百公里,百公里財政補貼資金為575.14元,百公里票款收入134.95元,平均每公里載客1.48人次。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2022年,運營里程23383.84萬公里,運送乘客20378.29萬人次,平均運行成本653.69元/百公里,百公里財政補貼資金為608.61元,百公里票款收入66.90元,平均每公里載客0.87人次。
其中,2022年較2019年相比,百公里運營成本增加3.19%,百公里財政補貼資金增加1.31%,百公里票款收入下降44.53%。2022年預計虧損609萬元(含財務成本)。
與市屬北京公交集團相比,駿馬客運公司公里運行成本約為其33%(2022年數據),車均行駛里程約為其2.1倍,車均年客運量約為其1.14倍,平均每班次客運量約為其45%,車均從業人員約為其70%。通過財務數據比較,駿馬客運公司主營業務成本占全部成本的95.11%,較公交集團高4%,管理成本僅占4.80%,較公交集團低50%(上述數據除明確表示外,均采用2021年同期數據對比)。
(2)2023年經營情況預測。按照順義區政府要求,區財政按照上限7800萬公里(預計公里載客0.93人次)給予駿馬客運公司2023年運營虧損補貼。根據2022年發布的《北京市順義區公交客運企業財政補貼辦法》,預測全年收入上限4.98億元【收入上限 = 6.58(公里定額)×公里數× 80% +6.02(人次定額) ×人次數(7800×0.93) × 0.2】,其中票款收入約7233萬元,其他收入約600萬元,財政補貼約4.23億元(財政補貼=收入上限-票款收入-其他收入×50%)。根據區財政預算,2023年預計分配到駿馬客運公司的財政補貼資金約為2.88億元,約有1.35億元資金缺口需要在次年補貼清算中予以撥付,將形成較大的資金流動性困難。
(3)壓縮成本,降低開支。為了進一步保證公交運行平穩,竭盡全力解決資金流動性困難。2023年1月起駿馬客運公司采取多項措施壓減公交運行及管理成本。
一是被動減少運營。累計發車608841班次,同比降低9.89%,完成客運量16012520人次,同比降低12.95%,完成運營里程18006036公里,同比降低6.11%。
二是調整員工結構。現有員工2044名,同比減少5.48%,其中駕駛員1538名,同比減少3.64%,乘務管理員253名,同比減少15.18%,管理人員168名,同比減少9.52%,后勤人員85名,同比減少16.47%。
三是收支仍不平衡。一季度自營收入1601.03萬元,同比下降13.85%,按補貼政策應收財政補貼資金10363.5萬元,實收財政補貼7216.08萬元,同比下降25.22%。企業通過自身挖潛,降低運營成本,累計發生各項成本費用12576萬元,同比降低7.47%,但資金缺口仍為3758.97萬元。
03 郊區公交客運的主要問題
(1)財政補貼政策核定額與實際成本差距較大。順義區財政、交通部門根據2019-2021年三年平均成本核定成本,以兩年為一個周期動態更新。僅考慮了三年平均成本、人次和里程等因素,未考慮期間車輛數量增加、車輛原值增加、人員數量變化、從業人員工資增長等因素,企業在執行補貼政策時,需要大量壓縮成本。
以2022年政策執行第一年為例,受外部因素影響公交出現大面積減班、分時停運等情況,企業出現經營虧損,為進一步減少虧損金額,將車輛折舊由5年調整至6年,員工住房公積金由繳存比例12%下降至5%,人均工資標準下調3.2%。員工薪酬是凝聚員工最主要的手段。員工薪酬的良性增長,有利于保障員工隊伍的穩定,促進企業持續培訓、深化管理、提升從業人員素質;也有利于企業吸引更加優秀員工加入公交行業,從而通過內在動力,提升駕駛員、管理人員專業素養,提高安全管理和服務水平。
(2)財政補貼發放時限不符合企業生產運營要求。順義區公交財政補貼資金落實比例較低,落實延遲,影響企業資金流動性,導致公交生產運營能力下降。企業從保運營、保穩定出發,通過民間借貸、固定資產抵押貸款等多種方式籌措資金,確保駕駛員等員工工資按時發放。截至今年3月,累計投入資金約為1.5億元,每月資金使用成本約60萬元,而財政補貼中并未包括此項內容。
(3)政府指令性任務較多,未形成專項財政補貼機制。根據順義區公交補貼政策,公交客運企業各項指標持續下降,導致公里定額、人次定額標準下行,企業各項成本面臨較大壓縮,企業將進入萎縮發展態勢。村村通公交、斷面客流不符合開通公交標準等線路14條(成本約占總量的30%),僅納入日常公交運營補貼范疇,但客流量和票款收入難以支撐較高的運營成本,而財政補貼未給予專項政策和資金支持。
(4)新能源公交車價格回歸,傳導公交企業購車成本增加。2015年,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完善城市公交車成品油價格補助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通知》(財建〔2015〕159號),鼓勵支持發展新能源公交車并給予相應運營補貼至2021年。隨著國家和北京市對新能源公交車購車補貼、運營補貼等推廣應用優惠政策結束,目前10.5米純電動公交車采購均價約為100萬元、12米純電動公交車采購均價約為120萬元,較補貼政策期間增長20%以上。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規定公交客運汽車報廢年限13年,但按照公交車輛實際使用狀況,一般運營期限為6-10年。目前階段,是新能源公交車補貼政策結束與大批車輛報廢更新的重疊期。駿馬客運公司計劃5年內將陸續更新500輛新能源公交車,預計購車成本達到5億元。全市公交企業5年內陸續更新1.5萬輛,預計購車成本達到150億元。
(5)公交基礎設施布局仍有優化空間。因公交場站布局不合理、基礎設施薄弱,導致車輛加注能源、補電充電、停車場站至始發站調度等非運營里程居高不下,以2022年為例,駿馬客運公司全年行駛里程7774.92萬公里,其中運營里程6896.74萬公里,空駛里程878.18萬公里,空駛里程占總里程11.30%。
(6)扶持民營公交企業開展多種經營的政策有待加強。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指出,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要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要全面梳理修訂涉企法律法規政策,持續破除影響平等準入的壁壘。要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反對地方保護和行政壟斷,為民營企業開辟更多空間。
當前駿馬客運公司僅限于區域公交運營,收入來源單一,隨著宏觀政策和經濟環境變化,公交裝備及相關配套成本不斷增加,進一步加劇企業經營負擔。隨著多種出行方式的迭代更新,公交吸引力不斷下降,人均乘車成本日益攀升,亟需出臺針對公交企業特別是民營公交企業的扶持政策,如鼓勵公交場站綜合利用,開展專用充電樁建設和運營,推行公交換乘優惠等政策,一方面鼓勵公交企業通過自我造血機制彌補虧損,另一方面增加公交的吸引力,提升公交出行分擔比。
04 對策建議
(1)推進公交行業立法。以交通運輸部即將出臺的《城市公共交通條例》為上位法規,整合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規范性文件和公交行業標準,形成一套因地制宜的公交行業管理、生產運營、促進發展的公交行業管理體系,依托公交行業管理體制優勢,形成現代化管理制度。
制定統一的政府購買服務政策,推廣統一制式、文本的《特許經營協議》在公交行業應用。
厘清道路客運與公共汽電車客運的邊界條件,在法規體系、管理模式、補貼政策、服務水平等多方面融合發展,為乘客提供不同票價、不同舒適度、不同便捷性的多樣化運輸服務。
(2)建立科學持續的財政補貼政策。財政補貼是公交企業的“壓艙石”,只有穩健的財政補貼,才能保障公交的平穩有序運行。
在制定公交政策時應優先考慮公交企業盈收能力和成本需求,通過政策引導公交企業依法用工,建立從業人員薪酬良性增長機制,鼓勵公交企業按照行業管理規定更新車輛、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建立信息化系統、減少線網重復,保障公交運營的合理成本需求和公交企業的合理投資回報。
對公交企業運營村村通公交線路、政策性保障線路(不符合公交開通標準的線路)設定專項補貼,避免公交企業積極性不高或因成本過高導致經營虧損的情況。
對公交企業購置新能源車、增加安全生產技術裝備、建立運營調度系統等給予適當的專項補貼資金支持;在政策上規避公交補貼落實不充分、不及時等問題。
推動優化公交場站布局和場站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減少公交企業非運營里程消耗,降低企業成本。
(3)通過政策引導公交企業做大做強。鼓勵企業開設多元化公交、試點嘗試換乘優惠、推進公交資產綜合利用,建立公交企業運營管理模式,拓展新的市場空間。
對公交企業從事公交配套領域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的,在規劃土地、審批手續、融資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降低公交企業門檻和投資風險。
鼓勵公交企業通過靈活的市場激勵方式,引導更多乘客選乘公交出行,提升公交的出行分擔比,增加票款收入,將公交企業市場激勵所產生成本納入公交運營成本。
引導公交企業建立運營調度系統、信息化系統,通過技術支持探索民營公交企業低成本、高質量的發展模式,推進民營公交企業經營管理的模式化輸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