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趯灮痪網 直戳“痛點”
■ 對過繞的線路進行截彎取直、過長的線路進行截短 ■ 重復率過高的線路進行減重、日載客量較少的線路進行優化排班
http://ngdsb.hinews.cn/html/2021-12/13/content_58866_14255898.htm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2日訊(記者 王小暢 通訊員 張磊)近年來,?诠步煌òl展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但仍有不少發展中的問題亟待解決,其中公交出行分擔率不高、公交線布局待完善、快速公交網絡未成型等痛點亟待破局。
現狀:
?诠痪路達到151條
新能源車占比居全國前列
據了解,近年來,?谑写罅ν菩泄粌炏劝l展戰略,在公交線路開設、線路持續優化、場站建設、充電設施和信息化建設上下功夫,不斷增加運力規模、優化調整線網,提高覆蓋率,推出多樣化服務,滿足市民公共交通出行需求。
目前,?谑袚碛泄痪路151條,其中常規公交線路122條、大站快線13條、旅游公交線路4條、假日公交線路6條、夜間公交線路4條、公交專線1條、觀光線路1條;機場、車站、碼頭與主要景點之間無縫銜接公交線路有38條,占全市公交線路的25.2%。全市擁有公交車2100輛,新能源占比100%(除臺風、暴雨應急動力外),居全國前列。
2019年全市公交線路客運量1.41億人次,但受疫情影響,2020年公交客運量下滑到0.85億人次,目前仍沒有恢復到疫前水平。
痛點:
公交場站規劃、建設嚴重滯后
公交線路繞行系數大,非直線系數過高
雖然海口公共交通發展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但仍有不少發展中的問題亟待解決。例如公交出行分擔率不高、公交線布局待完善、快速公交網絡未成型等問題需要破解。
記者從海口公交集團獲悉,目前,?谑泄粓稣竟28個,總面積為29.55萬平方米,車均場站面積為117.03平方米/標臺,遠低于規范推薦值200平方米/標臺。因場站分布不均衡,約有45%的公交車輛依托路邊停放調度發班。公交綜合樞紐站、停車場、保養修理廠匱乏,嚴重影響了公交車輛的運行效率和線網的整體運營效率,公交場站資源短缺是影響公交線網組織、公交分擔率(2019年公交分擔率約11%)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換乘在公共交通功能效率提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據調查估算海口換乘率僅為1.37,較發達城市如上海的1.9仍有較大差距。
海口市現狀公交線路的平均非直線系數為1.68,多數公交線路的非直線系數值均超出《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GB50220-95)》要求的上限1.4。這增加了乘客的出行距離和出行時間,降低了公交的整體服務水平和吸引力。
受路網結構制約,?谑泄坏钠骄貜拖禂禐3.38,遠超出規范要求的1.25~2.5,部分路段公交線路設置過密,重復系數更高。
此外,?诠宦窓鄡炏热晕创竺娣e推廣,公交專用道設置和利用率低,公交車與私家車搶占道路,不僅影響準點率,而且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公交燈權也沒有設置優先權,無法快速通過紅綠燈路口。尤其是部分路段禁左或限制中型及以上車型調頭后,公交線路單程平均增加2公里左右,運營時間增加20分鐘以上。據測算,?谑泄卉囕v在市區行駛的平均速度為18公里/小時,低于全國平均公交時速的24.8公里/小時。
對策:
近期將對過繞的線路截彎取直
重新規劃調整現有公交線網
未來的海口公交如何破局提升呢??诠患瘓F運營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以“暢通海口、服務大交通”為目的,以提高公交便捷、與海陸空大交通樞紐無縫銜接、市民出行效率、產業(旅游景點、產業組團等)轉駁順暢等為核心,貫徹“跳出公交看公交、深入公交做公交”的理念,吸引市民重回乘坐公交,提高公交出行分擔率,需重新規劃調整現有公交線網,大幅降低公交線網非直線系數和重復率。
近期,著重解決市民最關注、最關切、最迫切的公交出行問題。一是重點梳理過繞線路的進行截彎取直、過長的線路進行截短、重復率過高的線路進行減重、日載客量較少的線路進行優化排班,逐步改善公交出行痛點問題。
二是加快謀劃啟動新一輪線網規劃,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深入開展現有線網評估、客流調查,借鑒國內外城市公交線網優化調整的成功經驗和做法,以增加有效供給和有效里程為基礎,結合大數據和市民出行OD特征,建立基礎數據模型,重構快、干、支、微層次分明、運行高效的公交線網。
此外,加快啟動公交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公交運營信息化水平,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手段,助力市民智慧出行,將信息技術與公交線路優化、運營調度融合,科學合理排發班,降低空載率。同時,依托大數據分析,推出網絡定制公交、社區微公交等多元市場服務產品,滿足商務、通勤、旅游等個性化、品質化、精準化的公交出行需求。
遠期,?诠粚⒁愿纳乒贿\營環境,提高公交服務保障能力和服務質量為核心,一方面加快推進公交場站、公交專用道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研究“公交綜合車場+公交首末站”的公交場站供給模式,為公交高效運轉提供有效基礎保障;另一方面以交通智能化、信息化建設為抓手,逐步建立完善公交仿真模型,實現交通信息共享,積極探索開發建設多媒體綜合查詢系統、乘客服務信息系統,車輛智能化管理調度系統,使廣大乘客方便了解公共交通信息,合理安排出行。同時,增加人性化服務設施,努力改善乘坐環境和舒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