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angziping 于 2021-1-2 22:10 編輯
映象網訊(阮海峰 文/圖 通訊員 白晶)兩條長長的大辮子,穿梭在鄭州市內的繁華街道,相信不少人對十多年前鄭州街頭遍布的無軌電車都有深刻印象。 2021年1月1日,闊別了11年之久的無軌電車以一種嶄新的姿態重回人們的視野,“雙源無軌”的新型運營模式,讓記憶中的“大辮子”在性能與舒適性上又有了質的飛躍。帶著久違的情與懷,承著無數的期與待,全新的“大辮子”向我們緩緩駛來。 新年伊始 雙源無軌電車線路正式開通試運營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同時也是鄭州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推動改革發展、推進高質量公交都市建設的關鍵之年。在這個意義非凡,充滿希望的年份中,無數人關心的“大辮子”公交也應運回歸。 新年伊始,雙源無軌電車啟動儀式在農業路西三環公交場區內舉行。伴隨著激昂的《鄭州公交之歌》,鄭州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軍偉向大家介紹了鄭州公交電車的歷史、闡述了“雙源無軌電車”開通的背景、意義。 自第一條電車線路開通以來,不僅開創了公交服務新模式,更打造了首條“巾幗線路”等一系列優秀的“電車品牌”,在服務市民出行的同時與綠城市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從1979年的正式開通,到2010年的暫時闊別,無軌電車成為了不少人對于那個時代的記憶。 1月1日上午9:20許,鄭州市交通局黨組書記、局長翟政在百余名工作人員以及廣大新聞媒體的見證下正式宣布“鄭州雙源無軌電車B2區間開通試運營”。隨后,首臺雙源無軌電車懸掛喜慶的大紅色條幅,緩緩駛出農業路西三環公交場站。自此,新舊交替,情懷再續。 今夕交匯 “大辮子”電車升級歸來 1979年4月30日,鄭州市無軌電車試運通車典禮舉行,5月1日,首條無軌電車線路101路正式開通,由省人民醫院發車,經緯五路、人民路、太康路、銘功路、火車站、中原路、建設路至鄭棉六廠。 全程12.7公里的線路將鄭州市內最繁華的地點串成一線。此后的幾年間,又相繼開通了102路、103路、104路、105路等電車線路,線路總長接近50公里,一度成為當時交通出行的主力軍,承載了城區客流的近半壁江山,也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標志。 為配合城市的不斷升級改造,2010年1月3日,無軌電車全線停運,暫別歷史舞臺。 2021年的1月1日,歷經11年的休整準備,無軌電車再次回歸大眾視野。此次無軌電車采用的交通運行模式為“雙源無軌”,即:“動力電池+線網”的雙源動力系統。車輛在運行過程中利用線網供電進行行駛,在無線網路段可利用自身配備的鋰電池組進行動力供給,脫線行駛可達百余公里。 車輛還配備有二代隔離DCDC變換器,實現線網高壓系統和整車高壓系統的物理隔離,整車安全性能顯著提高。車體全長12米,流線型的車身設計,極具動感與視覺沖擊力。 備受關注的“大辮子”也是此次升級中的最大亮點之一。車身頂部的集電桿裝置(俗稱“大辮子”)采用最前沿技術,具有一鍵自動升降功能和自動捕捉線網及脫網自動快降的功能,一鍵自動捕捉系統具有圖像識別功能,能夠在雨、雪、霧、沙等惡劣天氣及夜間依然靈敏有效。 并且在駕駛室內,駕駛員可以直接從屏幕中觀察到集電桿狀態,并進行升降操作,再也不用走出駕駛室進行人工脫線復位。 除了科技化的智能升級,新型雙源無軌電車在人性化、便捷性方面也秉持了純電動公交車的優良特性。零污染零排放,靜音平穩,車內的手機充電接口以及安全逃生窗、無障礙踏板等設備一應俱全。 新車型 老司機 操控升級真給力 雙源無軌電車的開通,最期待的除了情懷綿長的老鄭州人,估計就是曾經駕駛過老電車的車長們了,今年45歲的萬利霞便是其中之一。 曾經的萬利霞駕駛了近9年的無軌電車,一直到無軌電車暫時停運,才轉而駕駛普通公交車。此次新型雙源無軌電車的開通,她作為首批入選的公交車長,激動之余,也較之普通人有著更加別樣與深刻的感受。 “以前想要駕駛無軌電車,必須要先學會搭線,這也是當時技術比武中很重要的一項。”據萬利霞介紹,之前的無軌電車脫線后無法再繼續行駛,在變道、轉彎、并線、分線的時候車速或者路面情況不好時很容易掉線,必須馬上進行搭線操作。 路上如果遇到障礙物也不能變道繞行,要么等待,要么“甩線”,這些都是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而現在的雙源無軌電車方便多了,一鍵搭線收線,并且可以脫線行駛,對車輛的靈活性與運營組織都有很大的便利。 另一位有著深刻感受的車長就是今年44歲的李艷秋,李艷秋在2003年進入公交行業開始就駕駛無軌電車,此次雙源無軌電車的回歸,給她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輕”。操控性能輕,相較于老式電車沉重的方向盤,新式雙源無軌電車方向盤輕便許多,再也不會出現之前“如果是力氣小的女生就必須要站起來才能拉得動方向盤”的情況。 其次就是工作量輕,智能化的升級操控,免去了許多的復雜的整理環節,“感覺就像駕駛私家車一樣,輕巧便利,還非常的節能環保。”李艷秋感慨道。 BRT的生力軍 國家中心城市新名片 據悉,做為快速公交系統的補充力量,此次共計50臺雙源無軌電車投入使用,線路設置從農業路西三環沿農業路行駛至農業路中州大道,沿途進入農業路快速公交站臺停靠,乘客可在站內實現同臺雙向免費換乘。 全程線網設置在農業路高架橋下,不影響城市上空美觀的前提下,也進一步增強了線網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邊行邊充的能源供給方式,大大節省了公交場站建設充電樁的程序。 只要運營需要,隨時都可上線行駛,極大地增強了公交線網運轉速率的靈活性。同時純電動的能源供給,真正做到了零污染零排放,成為城市環保攻堅的又一強大助力。 隨著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步伐的不斷加快,經濟便捷、高效環保的出行方式顯得越發重要。此次雙源無軌電車的開通試運營,不僅為市民的出行增添有益助力,更是推進鄭州城市全局發展,精準落實國家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的實踐之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