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保障車輛的安全運行,有這樣一群駐站修理工在堅守崗位默默無聞地付出,今年36歲的李元偉就是其中之一。作為重慶交通開投公交集團南部公交維修一廠駐125、149線路的駐站修理工,李元偉是一位修了18年公交車的“老師傅”,平時少言寡語的他只要一提到修車,就會滔滔不絕地講個不停。
李元偉在18歲那年入職公交修理廠,進廠后就從修車干起,每天扲著工具箱,從這輛車上到那輛車底,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十多年的駐站維修,使他積累了豐富的維修技能,有時只聽聲音,就能預判出機器故障的原因。
當公交車到達終點站,乘客散去后,李元偉就會登上車廂,利用手中的檢修工具對整個車子進行探查和維護。清晨5點半,首班車還未駛出,站點上早已出現李元偉的身影,他忙著做好發車前的后勤保障工作,以防因車輛故障耽誤車輛正常運營,影響早高峰的市民出行。空閑時,李元偉就一直呆在發車區域,“如果駕駛員的車輛出現故障,比較容易找到我。一般有什么小毛病,隨時可以上去調試。冬天比較冷,公交車的很多性能都會受到影響,必須及時發現和排除故障,以免耽誤車輛正常運營,我們也會比平日里更忙碌一些。習慣了,每天都這樣”。
李元偉不僅在站點內工作,只要接到司機的求助,他就會迅速趕到現場,為了方便作業,大冬天直接脫下棉襖鉆進車底,躺在地上修車,有時候處理完故障全身都凍麻木了。一雙滿是油污的手套,一身看不清原色的工作服成了他工作的“標準裝備”。不管故障車輛多晚進站,都要連夜搶修,確保第二天能夠正常投入運營。
在華庭站點駐站維修工作中,李元偉承擔著125、149線共計51輛公交車的駐站維修任務,平均每天駐站檢查、維修11-12車次,極大減少駕駛員回廠維修次數,每月降低回廠空駛公里數約2000公里,在減少車輛踏班率的同時,確保了車輛的正常發班間隔。另外,工作之余的李元偉利用休息時間義務為兩條線路51輛公交車提供年審檢查維修,保障車輛車況年審一次性合格,贏得了分公司駕駛員的一致好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