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做個分析哈。
1、首先,天津公交、地鐵、輕軌各自為政的現象比較嚴重。廣州的羊城通基本覆蓋了所有線路,地鐵日卡、3日卡等在廣州地鐵、廣佛線等都可以使用,而天津地鐵的日卡則是地鐵、輕軌兩家各發各的,不通用。究其原因就是總是把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看的太重,而總是忽視發展的大局。另外,從會展下了輕軌后,沒有公交車去航運或保稅區——這個要是在廣州,用個小巴、金杯什么的也能賺錢——利益肯定分配的平衡而又對各方有利。
2、車質的問題。個人感覺大陸地區車質最好的帝都、魔都。帝都是高補貼、魔都則是申沃、大宇兩家比較地方性卻又質量不差的品牌占主導。天津跟這兩個城市比,顯然在財力上不夠雄厚。但是不等于就可以買低質車。像中通、解放太湖這類品牌,帝都不買、魔都不買或早已淘汰,而天津,特別是天公卻樂此不疲。發動機也是,玉柴、濰柴是目前公交車主流使用的發動機,而天公卻極其鐘意噪音大的不得了的錫柴,各種原因不言而喻。
3、天津公交司機節油績效造成的孤寒縮骨思想嚴重到了極致。在廣州時,如果天氣不適于開空調,一般司機會開啟空調的風扇和換氣扇,而這二者是靠發電機驅動,只要發動機運轉帶動發電,開二扇一般不會費油,還能夠換氣,收2元也無可厚非。而天津的公交普遍認為開啟二扇是費油的,不知是哪帶來的思想——以前有些開大發、夏利出租的司機晚上不愿意開燈,也是這個想法,真是不懂汽車到了極致。
4、線路優化極差。廣州的短線車說了很多次,帝都、魔都區間車也類似,可天津的公交,尤其是天公,就是喜歡一條線整線跑,真是連一點盈利的思想、靈活的思路都沒有,不知怎么個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