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德哥爾摩的地鐵被譽為世界上最長的藝術長廊,在110公里的紅、綠、藍三條地鐵線沿線一共分布著整整100個地鐵站。而在100個地鐵站里,超過90個都有著各式各樣的藝術裝飾。其中包括雕塑、墻繪、馬賽克拼貼、燈飾等等;其別出心裁的設計常常博得乘客們的暗暗贊嘆。斯德哥爾摩政府相信,地鐵里的藝術能賦予每一個地鐵站不同的性格和特點,并且帶給乘客們美的感受。于是從1950年代開始,一共有超過150位藝術家參與龐大的地鐵藝術創作,造就了今天斯德哥爾摩這深藏于地下,卻熠熠奪目的藝術長廊。 1950年代,斯德哥爾摩開始建設第一條地下鐵,當時的執政黨希望地鐵不止用來連接城市,也將藝術帶給所有人。 藝術和地鐵就此結緣。如今在斯德哥爾摩搭乘地鐵,就像穿行在時空隧道,能夠一覽從50年代的藝術先鋒作品,到今天的各種藝術實驗。 T-Centralen T-Centralen 地鐵站是斯德哥爾摩第一個地鐵站,也是將藝術帶入地鐵的先驅。T-Centralen 最初的雕塑和繪畫都是在50年代末期創作,之后不斷地被加入新的元素。1975年,藝術家 Ultvedt 為它畫上了這些藍色的藤蔓和花紋,成為了這個車站的標志。 這個車站背后還有個小故事。為了感謝參與車站建設的焊工、木匠、工程師和礦工,但又不想把他們的名字刻在墻上,因為太像墓地/紀念碑,Ultvedt 決定將所有工人,包括他自己,用藍色剪影的形式畫在了站內的墻面和天花板上。 Kungstrdgrden Kungstrdgrden地鐵站的風格是森林主題,站臺中間赫然有株綠色“大樹”。浮雕與塑像,出現在鋼筋水泥的地下建筑中,竟然沒有任何違和感。這個 站出自瑞典設計師Ulrik Samuelson(烏爾克里·薩繆爾遜)之手,地面的綠、白、紅長條狀地磚,也是在1977年依照烏爾克里的設計裝飾的。說起國王花園站的設計理念,要 追溯到十三世查爾斯國王擁有的花園。綠色條紋象征巴洛克式綠色花園;紅色代表碎石小路;白色則是曾經放置在Makalos宮殿的大理石雕像,位置就在現在的地鐵站上面。 通道旁,燈光將古雕像與殘垣打亮。因為這里還是一個小型的考古發掘地,挖掘出一些古文物。曾經豎立在Torsgatan街道兩旁的街燈,還有17、18世 紀Makalos宮殿殘留下來的大理石圓柱和石雕,穿越時光出現在地鐵站,據說是為了減輕上班族的壓力,讓他們在朝九晚五的奔波途中,稍稍放松一下,思緒 暫時離開這個現實社會。當然上了地鐵,夢也就結束了。 ?stermalmstorg 這個建于冷戰時期的車站,當時被設計成核戰爭的庇護所。站內的作品,由瑞典20世紀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 Siri Derkert 在1965年創作。 Derkert 曾是瑞典婦女左翼聯合的領袖,而這些炭筆畫也都是與女性權益、和平以及環境YD有關,提到了歷史上不少著名的女性人物。 R?dhuset 70年代開始,地鐵建設者開始采用一種新技術,在巖石表面噴灑一層混凝土,混凝土緊貼著巖石,反映出巖石的形狀,使得整個地鐵站如同一個巨大的地下洞穴。 Fridhemsplan Ingegerd M?ller 和 Torsten Renqvist 在站內創造了一系列與海有關的展品。 Skarpn?ck 雕刻家 Richard Nonas 創造了17座類似椅子的雕塑 —— 它們也確實可以坐。 Tekniska H?gskolan M?rk 創作的繪畫、圖案、雕塑以及懸掛的十二面體,象征著四大元素:空氣、水、火、土。 Stadion Stadion車站是Hallek和Pallarp的作品,是為了歌頌1912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奧運會,當時的賽事場館離這個車站不遠。 H?torget H?torget車站因為墻上淺色的瓷磚和復古的標示牌,這個車站也被稱作「浴室」車站。1998年,藝術家 Gun Gordillo 又在天花板加上了103根彎曲的燈管,讓這個車站看起來更有戲劇效果。 其他車站設計作品 
Universitetet站
Universitetet站
Duvbo車站
Huvudsta站斯德哥爾摩地鐵藝術的一個特點,是著眼于此時此刻。很多時候,藝術家們使用的創作手法,例如繪畫和織物,在地下環境無法保存很久。另外,盡管如今已經沒有新的地鐵站在建設,地鐵管理方仍然希望給更多藝術家提供在公共空間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因此,在不少站點,每年會舉行一到四次臨時展覽。 
1997年開始,斯德哥爾摩公共交通局每周都會為游客提供導覽服務,講解地鐵建筑、藝術作品以及背后的藝術家的故事。講解是免費的,你只需要買一張地鐵票就行。每年夏天,還有英文的講解服務。不如找個時間去斯德哥爾摩,看看深藏地下的藝術作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