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地鐵時代的快速到來,如何應對公共交通專業管理人才的短缺?近日,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宣布將在未來三年投入1250萬元設立新基金,從招聘、培訓、提升等方面著手,為公共交通工程領域培養生力軍并留住人才。
根據相關計劃,到2030年新加坡地鐵將有360公里網絡貫穿280站,在基礎設施壯大的同時,政府也必須以“同樣的決心,壯大設計、發展、經營和維持完善與高度可靠的地鐵系統的本地核心人才團隊”。
目前,新加坡公交領域有7000多名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未來每年或增加800-1000人。 “公共交通人力發展基金”主要是為面臨人才短缺的地鐵工程領域而設。其中,近半的基金款項將用于資助獎學金和培訓津貼。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和兩家公交運營商每年計劃共同出資最高200萬元,通過發放獎學金和津貼,鼓勵約450名本地學生和已入行的工程專才報讀與地鐵工程相關的課程。
除了發放獎學金,當局也將把基金的部分款項用于開辦更多與地鐵工程相關的專業課程。例如,新加坡理工學院將從明年起,與新加坡勞動力發展局在未來技能框架下合作推出捷運科技職場培訓計劃。
陸交局也將撥出種子基金協助設立新的培訓設施,例如,明年下半年將在新加坡工院落成的“捷運科技實驗室”,讓學生在這里通過模擬掌握和測試不同的捷運科技。
此外,基金的部分用途是設立更完善的升遷框架,以更好地肯定地鐵工程師的技能與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