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有個小道消息就是說巴士的某股東由于種種原因準備撤股,而新新是巴士全資,三電又是比較好的,為此才把三電給新新,不過股東撤股一說也沒有人求證過真實性
我有一些疑問,其實原三電線路都是挺不錯的至少要比 ...
vincentyue 發表于 2009-1-20 17:23 
1.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三電的線路除17/18兩條線路北端跨過蘇州河外,其余都在蘇州河以南,而蘇州河以南的電車是早晚要滅掉的,從整個線網來看,滬南的線網是ZF總體規劃思路中電車的"萎縮版塊",當然線路本身的資質是好的(無關電車汽車),所以給新新去經營.
從停車場地來看,巴電的停車場都在蘇州河北面.
2.24路與其他三電后期的線路相比,有一個特點:北端終點離武寧場很近,相對比較方便進出(武寧)場.而像11路,26路等,要給巴電的話,進出場本身就是難題,也就是說,生來就是屬于"重慶場"的命.所以24路能給巴電但26路卻不可能,就是此因素決定的.
3.26路在ZF規劃里是要上電容車試驗的線路,因此,電車早晚是保不住的,如果僅留一條24路給新新是根本沒有意義的,獨線電車在一家公司的成本大的很,但如果這么快又電改汽會受不了輿論的指責,所以送走它算了.
4.三電的一些線路從早期歷史上因素看,就有新新(當時叫"巴士聯誼","巴士欣業")參與經營,如淮海路上的02,509(920),526(926)等,都是,所以從另一個層面來說,給新新也是ZF線路區域整合的結果.("淮海路全給新新,延安路全給四汽"就是這樣思路的結果),使新新全盤接手滬南版塊(原南市,盧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