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紀七十年代,蘇州輪船碼頭的航線共有39條,到1985年仍有19條航線。二十年后的2005年11月,最后一條客運航線“蘇杭線”告停,蘇州輪船碼頭失去了客運功能,轉向環古城觀光游。如今的護城河畔,當年停靠百余艘客輪的輪船碼頭,只剩下一艘斑駁的“吳越號”孤零零的?恐。 1949年8月16日,蘇州解放后4個月的時候,蘇南行署在原李鴻章創辦上海內河招商輪船公司蘇州分公司基礎上,成立蘇南交通局建華輪船公司蘇州營業處,這也就是蘇州輪船運輸公司的前身。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實行公私合營和合作社后,蘇州市水上運輸企業合并為二家,其中蘇州市輪船運輸公司客貨兼營,蘇州市航運公司主要從事水上貨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蘇州市的客貨運輸主要還是靠水上運輸,特別是蘇州位于江南水網地區,廣大的鄉鎮農村當時由于湖泊眾多,河流縱橫,農民外出只能靠輪船。 在客運航線中,歷史最久,客運量最大的就屬號稱“黃金航線”的蘇杭線。當時輪船起航于蘇州盤門外吳門橋,由鲇魚口出太湖再經平望、嘉興而到杭州拱宸橋工程局前,一般要航行20小時左右。民國初期,另有蘇州的慶記、洽匯、龐怡泰等輪局經營蘇杭客班,當時的蘇杭航線是從蘇州經大運河南下到平望,一是西行經南潯、湖州到杭州,全程127公里;二是南行經嘉興石門到杭州,全程150公里。 建華公司蘇州營業處成立后,于1950年2月1日開通了蘇杭日班客運。1960年3月11日,蘇杭夜班線投入運營,每天17時30分起航,沿途?9個較大站點,于次日上午7時左右到達。原輪船公司工會主席龐涌鈺說,一開始的客輪上都是四排長凳,間隔兩條走道,類似于候車室的那種格局。后來改為兩列橫排座,啟用對號入座,并加設臥鋪。1978年更開通了蘇杭直達夜班,旅客可以在船上臥鋪睡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到目的地,不僅讓旅客保持充沛的體力用于白天游玩,夜枕水聲潺潺的江南古運河入睡,也極富詩情畫意,因此很受國內外旅客歡迎。龐涌鈺說,那時候有很多市民都是乘著蘇杭線去度蜜月的。 全國勞動模范王進法是“蘇杭線”客運線0209號客輪船長,并保持了23年航行無事故的記錄,安全航行30.27萬公里。他開的就是蘇杭夜班,當時夜間行船分成兩班,每六小時換一次班。駕駛員則每班兩人,每隔兩小時換人,輪流休息。來往船只交會,最早以鳴笛作信號,后來改打燈語。當時開一班大約14個小時,天快亮時,第一班船員還要再上2小時班,但換下的第二班船員也不會馬上去休息,而是幫著一起打掃一下衛生。等駛到杭州后,旅客下船,再用上半小時打掃衛生就一起下班了。這時有的船員會上岸買點東西,或是四處走走,但下午肯定是全體船員睡覺的時間,到4點鐘左右起床準備迎接下一班旅客。等回到蘇州,本地船員會回家,周邊縣市的船員則在船上睡覺。這幾乎就是蘇杭線船員們不變的作息表。 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隨著旅游業的興起,蘇杭夜班達到鼎峰,春秋旅游旺季時,蘇州輪船碼頭客流量經常高達三、四千人,運營輪駁投入二十多艘。龐涌鈺記得,那時每到傍晚時分,蘇州南門運河中汽笛聲此聲彼伏,輪駁編成數個船隊,一輪一駁或一輪二拖甚至三拖(客駁),在金色夕陽的輝照下,浩浩蕩蕩,前后迤延數里,在運河的波光里向杭州進發,而在人民橋上和碼頭旁,則聚滿了前來送別的人群,場面蔚為壯觀。 上世紀八十年代,蘇州輪船公司的經營規模曾達到歷史最高,當時有在職職工3400人,每年上交國家利潤在200萬左右(含貨運和其他業務)。但也就在這個時候,隨著公路客運的大力發展,水上客運逐漸日暮西山。特別是八十年代后期,蘇州市的公路建設出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汽車運輸以其快捷方便的特點,越來越適合現代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汽車的發展,旅客紛紛棄水走陸,乘船的旅客急劇減少。進入九十年代,蘇州地區的公路建設進一步發展,隨著“村村通公路”目標的實現,蘇州至各地的水上客運航班紛紛停航。1986年時,全公司共計擁有客船105艘,客位數約為10000左右。至2005年底,蘇州輪船公司僅?洼2艘,客駁1艘,共計客位(臥鋪)200余位。 “航運確實競爭不過陸運,像蘇州開到平望,船要開4個小時,汽車只要40到50分鐘,而且兩小時就發一班!蓖踹M法說,“另一方面航運的成本太貴,蘇杭線來回一趟,油費就要五六千,再算上人員開銷,以當時越來越少的客運量,根本就沒辦法維持運營! 1987年12月蘇州輪船公司為停開“蘇虞線”給江蘇省交通廳的報告中說:“我公司蘇—虞客班,全線與汽車平行,原來日發兩班,隨著汽車運輸的不斷發展,水上客流量日趨下降,從一九八四年起調整為日發一班。近年來,蘇虞線汽車日益增多,除長途車外,還有旅游直達車、區間車,致使我蘇虞輪船客班運量更為減少,乘船者廖廖無幾,平均日進出口僅5、6人,而我船員卻有10人,長時間內船員多于旅客。該線平均月營收僅2300元,而成本為4540元,全年虧損近3萬元。我們認為:蘇—虞線水上客運任務己基本為汽車所代替,確無繼續運行的必要。為了減少企業不必要的虧損,蘇虞客班擬于一九八八年一月停航!薄↓嬘库曊f,當時輪船公司也試圖通過搞第三產業實現扭虧為盈,包括建唱片站、開歌舞廳、美食城、美容中心、婚紗攝影等等,也一度取得成效。但因為種種原因,這些項目最終都失敗了,并導致輪船公司的債務越來越沉重。
1999年下半年,根據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蘇州輪船公司根據“分立改制”的要求開始改制,各分公司先行改制。2003年9月,由王祖華等18位自然人出資165萬元,成立“蘇州輪船運輸有限公司”。王祖華任董事長,龐涌鈺也是18人之一。同年12月,蘇州市體改委批準“江蘇省蘇州市輪船運輸公司關閉和人員分流的報告”。2004年,輪船公司常熟分公司單獨改制結束。至此,成立于1949年的國有江蘇省蘇州市輪船運輸公司正式停止經營。 隨著輪船公司改制,蘇杭線也開始退出歷史舞臺。2004年5月,改制后成立的蘇州輪船運輸有限公司被私企房地產昌盛公司控股,投資460萬元建造了蘇杭班豪華客輪“吳越號”,力圖再搏最后一擊。但由于水上客運運行成本越來越大,而旅客不斷減少,于2005年11月停止了蘇杭班的運營。2006年12月,蘇杭班船員勞動合同到期。其間,雖有龐涌鈺帶領全體船員生產自救,準備成立新輪船公司,重開蘇杭班,但沒有成功。船員被辭退后,曾經被全國總工會評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單位的“滄浪號”等三艘蘇杭班客輪也于2007年1月被拉至拆船廠拆除。至此,開通了110多年的蘇杭水上客運線劃上了句號。 現在,輪船運輸有限公司空蕩蕩的辦公樓里,只剩下龐涌鈺和另一位員工老倪留守。兩人的工作是從事游艇駕駛培訓和水上安全培訓。今年58歲的龐涌鈺不僅沒有提前退休,反而一直在四處活動著準備成立新輪船公司。 龐涌鈺說:“京杭大運河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我相信蘇杭水上客運旅游必將迎來新的生機。我想在退休前,看到這個夢想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