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長春公交:溫馨旅程低碳出行 主題車廂傳遞文明
2014-01-14 15:48
衣、食、住、行,是人們生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行”的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交通順暢、出行便捷,成為人們的新期盼。城市公交,擔當著人們出行的“主力軍”。
圖為整潔漂亮的混合動力公交車整裝待發。 記者 韓雪潔 攝
在長春市的大街小巷,每天車流不斷,行人眾多。在日益壯觀的車流中,最受人們關注的,當屬往返不斷的公交車。長春公交,近年來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溫馨旅程低碳出行
每個乘坐公交車的人都會對公交的服務有切身的感受,品牌線路、優質服務,帶給人的是旅途愉悅。6月15日10點半,記者隨機坐上一輛從公交醫院開往長春站的62路公交車。由于不是高峰,車上的人不多,幾乎都有座位。環顧車廂,不禁被深深吸引:前半節車廂的12個座位,座套是紅色的,上面印著幾個大字:敬老助殘,綠色通道;車廂內整潔干凈,煥然一新。最令人感動的是在每一個大的站點,只要有乘客上車,司機都會說一句:“您好,歡迎您乘車!”同時伸出右手做一個“請”的姿勢。當有老人上車時,司機會在喇叭里說一句:“年輕的同志,請給老人讓個座位!”在行車過程中,車內還會播放一些文明乘車宣傳語,如“公交車是便民車,是百姓自己的車,請您愛護公交設施,維護乘車環境……愿大家互諒互讓,愉快地度過短暫而和諧的旅程。”在省婦幼保健院站點,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大娘顫顫巍巍上車了,坐在前面的年輕乘客給大娘讓了座,司機馬上告訴大娘,“大娘,一會您就從前門下車吧,別往后面走了!”大娘聽后非常高興。到了站點,幾位等車的乘客急著上車,大娘下車有點困難,司機就動員乘客:“年輕的同志,請讓老同志先下車!”
一路上,乘車的老人有好幾位,司機對老年人表現出特別的耐心。一位老大娘上車,忘了刷老年卡,司機客氣地提醒:“老同志,請刷卡!”大娘不好意思地笑了,“對不起,手里拿著都忘了,糊涂啦!”大娘說,她經常坐62路車,感覺挺好的。
62路往返一趟近兩個小時,12點半左右,利用司機下班的時間,記者和他攀談起來。他叫溫德林,三星級駕駛員,開公交車已經26年了,是從開最破的公交車起步的。那時,有的車腳底下都露著窟窿,不小心孩子都會掉下去,司機冬天開車老冷了,穿著大頭鞋、黃大衣,棉褲里面還要套上毛褲。溫師傅笑著說,現在是公交車況最好的時候,他開的汽車是混合動力車,開著不累,勞動強度比原來低了,車有空調,冬天不用穿太厚,乘客坐著從心里往外舒服。溫師傅說,“由于最早可以使用老年證,所以坐62路車的老年人比較多,他們行動不便,容易發生意外情況,所以我們全線路司機開車格外穩一些、慢一些,態度還要好,養成習慣了。”
在62路車所在的長春公交集團巴士公司一車隊,記者見到了車隊長黃景輝,他說,全車隊共98臺車,都是去年更換的新車,其中有夜班車14臺,通宵車一臺,為市民提供全天候的乘車服務。主打品牌服務項目是“鐵路式服務線”和禮儀導乘、敬老服務,是全國文明線路。
可以說,62路車的變化只是長春公交的一個精彩縮影。
主題車廂傳遞文明
孫麗是長春自來水公司的職工,家住在東廣場附近,每天乘坐88路公交車上班,她說,“88路車是去年新換的空調車,坐著比過去舒適多了,線路上的女司機多,服務態度和藹,車廂內的布置很漂亮,一看就是花了很多心思,每個車廂的主題都不一樣,有文化、養生、敬老等內容,還有音樂車廂。希望公交行業都能像88路一樣,為乘客提供溫馨的、像家一樣的服務。”由于對公交的認可,孫麗說自己家新買了轎車,她也考了駕照,但她上下班大部分時間選擇坐公交,周六、周日上街才開車。像孫麗一樣,在一家超市打工的趙女士也對88路公交車感受較深。她說,去年她坐88路公交車時給一位老人讓座,司機“獎勵”她一首歌《好人一生平安》,并感謝她對駕駛員工作的支持,當時她聽著心情特別激動,眼淚都要掉下來了。她說,“咱家老人出門坐車,也希望有人給讓座,自己做了一點小事,還得到表揚,挺不好意思的。”趙女士說,公交的服務真是太好了,現在人們每天上班都要掐著時間,有時堵車,乘客就會煩躁、耍態度,可是司機經常耐心解釋,讓大家多一些理解,這時人的心情就會開朗很多。
乘客們一再提起的主題文化車廂,是長春公交的特色服務品牌,首創者是62路公交車,駕駛員們自費設計制作主題展板,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和幽默風趣的語言來傳播中華傳統美德、吉林省和長春市的歷史文化、公交企業文化等內容,使乘客在一路乘車出行時不僅能夠心情愉悅,而且還能獲得知識、陶冶情操,現在有音樂車廂、國學車廂、二人轉車廂等許多種類,受到廣大乘客和市民的歡迎。一些外省的公交部門特意來長春“取經”。
如今,“主題文化車廂”的種類很多,已經形成了有音樂車廂、二人轉車廂、奧運車廂、交通法規車廂、國學車廂、雷鋒車廂、汽車文化車廂、勞模車廂等諸多類型,不僅涉及內容廣泛,而且表達的形式豐富多彩。“音樂車廂”以播放“常回家看看”、“母親”、“父親”等主要內容的親情歌曲和輕音樂為主;“二人轉車廂”介紹了東北二人轉的起源、發展歷史、名家名段等常識……
來自江蘇的乘客俞女士從362路車上下來就興奮地說:“長春公交車太有意思了,剛才一路讓我了解了東北二人轉的起源和發展,差一點坐過了站。”這樣的例子很多。正是由于乘客的喜愛,才促使主題文化車廂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目前,公交集團已有62路、306路、13路、17路、54路、61路、119路等83條線路的1450臺車都配有“主題文化”內容。
提升服務永無止境
作為公共服務窗口,公交的點滴變化和發展進步都逃不過百姓的眼睛,都印在百姓的心里。
在長春公交集團,董事長崔樹森談起公交發展的歷史,如數家珍,感慨良多。他說,長春市的公共交通始于1935年,至今已有77年的歷史,可以說歷經滄桑。長春公交幾經分合,公交人經歷了公交事業跌宕起伏的曲折歷程,但服務百姓和民生的理念始終不變。2001年8月,長春公共交通集團成立,長春公交進入快速發展時期;2006年8月,長春公交集團實施資產重組完成企業改制,成為國有控股的城市公共交通企業,目前有23個分(子)公司,員工6822人,線路140條,營運車輛3200臺,年客運量4.8億人次,是長春市區客運的主力軍。長春公交在政府的扶持下,通過不斷探索創新,駛上快速發展的軌道,公交的面貌得到根本改觀。公交車不斷更新提檔,漂亮的公交車已經成為城市文明的窗口和風景線。2010年,單車造價100萬元的200輛混合動力公交車行駛在主要街路上,讓春城市民坐上了帶有空調的新能源客車;2011年,公交集團在全市4096輛公交車上開展了“暖車廂工程”,使市民在寒冷的冬季出行乘坐公交車倍感溫暖;公交集團還先后開通了306路、362路、361路、119路、54路等8條通宵公交車線路,讓人們夜間也有車可乘。
市政府對公交事業發展的關注也在加大,提出從2011年起,每年為公交集團更新500輛公交車,大大推進了集團更新車輛的步伐。在長春市的幾次交通調流中,公交專用道的設置,較好地發揮了“公交優先”的作用,在節省廣大市民和乘客出行時間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駕駛員的勞動強度。目前長春市的公交專用道已經達到了28條。
作為社會福利性民生事業,長春公交堅持經濟效益和文化建設同時抓,相互促進,共同提升,為廣大乘客提供熱情、文明、安全、快捷、經濟的客運服務。長春公交,在未來發展中將不斷滿足百姓的期待,載著人們快捷出行的夢想,一路歡歌,一路前行。(高影 記者 韓雪潔 姜景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