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樓

樓主 |
發表于 2013-10-15 21:42
|
只看該作者
虎豹川修路碑記碑,在欒灣鄉興隆鎮村。建造于民國十八年(1929)。
修路碑記碑及碑亭,取材于當地的青石,由當地石作藝人張傳芹、劉振文、張緒珠等人主持建造。碑由八塊高230厘米、寬60厘米的巨石扣結成八面體碑柱。修路記事碑文及募捐者姓名刻在八面體碑柱上。碑文由肥城人曾任臨清、聊城等縣知縣的李傳煦撰寫,由平陰人清末翰林院翰林朱名炤書丹。碑文記述此處險要,“山徑也,而以虎豹名,意險極矣”,“虎豹川雖名不見經傳,然昔為齊魯要塞,今為平肥通衢,群山拱抱,泉壑縈回”,“蜿蜒約四十里,連峰疊嶂,崇崗漫阜”,“或嶺險聳峙,高不可攀,或斷澗懸絕,深不可測”。記修路之艱難:“好義諸君,抱移山填海之志,歷盡艱辛,百折不撓”,“募集巨金,自備貲斧,度越巉巖 ,不辭勞瘁”,“培洼缺,補崖聵,伐亂石,崎嶇危徑,飚成坦途”。贊修路之盛舉:“自齊晉平陰之戰迄今,… …滄桑屢變,世代迭更,歷二千余年而此川之險惡如故。未聞有恤行旅乏困,興役平治者。直至今日,始化險為夷,易陂為平”。“旅客征宦,飛芻挽粟,牽車服賈,千暮百朝,負扶挈攜,萬趾魚貫”。
八面體碑柱上復三層與碑柱相應的八面體石沿,呈迭澀狀。一層碑座亦呈八面體柱狀,每面都有不同種類的花木浮雕圖案。修路碑記碑外覆罩八角挑檐攢頂式碑亭。通高550厘米,內徑320厘米。碑亭由八根方面石柱支撐。每根石柱外面陰刻楹聯一條,楹聯由當地名人高道遠書寫。石柱下有高55厘米,周長163厘米鼓形柱礎。部分柱礎浮雕精美的龍虎、果蔬、花卉、草木圖案。
走進興隆鎮村不久就可見: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注冊
x
|